选什么才是正确的呢?看看小编整理的参考。
悼词和遗嘱
①居里夫人逝世后,爱因斯坦于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演讲《悼玛丽·居里》:
②“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③“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④“她的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⑤“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⑥这篇感人的悼词,既是对居里夫人的歌颂,也是爱因斯坦精神境界的自白。
⑦伟大的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25分停止了心脏的跳动。
当天下午4时,在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的小火化场教堂举行火化。
他的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火化时按照死者的书面遗嘱:免除所有公共集合,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乐典礼。
在场的人只有:大儿子汉斯·爱因斯坦教授,遗嘱执行人、经济学家纳坦,爱因斯坦最忠实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诺伊施泰因,图书管理员范托娃,以及他的妻子、儿子、儿媳等12人。
为了让死者安静地回到宇宙,在特伦顿的小教堂里,深邃的寂静只有一次被打破——遗嘱执行者奥托·纳坦在结束仪式时,念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诗:
我们全都获益不浅,
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
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
早已传遍广大人群。
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
光华四射,
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连结。
⑧爱因斯坦的遗嘱,可以说是对居里夫人悼词的续篇,两者都闪着他的灵魂深处最真诚的真知灼见,是他哲学思想精华的一部分,也是他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1)
第②段画线处的意思是
[ ]
A.
居里夫人道德高尚超过才智成就。
B.
居里夫人的才智成就由道德品质决定。
C.
居里夫人的品德和才智之高超过人们的想像。
D.
居里夫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她科学成就的取得起着重大作用。
(2)
第③段画线的一句话是单句还是复句?
(3)
第④段“难以想像”修饰
[ ]
A.
困难
B.
极端
C.
工作
D.
热忱和顽强
(4)
第⑤段,爱因斯坦说这番话的意思是
[ ]
A.
居里夫人比欧洲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高尚得多。
B.
用对比手法赞扬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
C.
希望科学家关心社会,扼制战争危险。
D.
希望知识分子以居里夫人为榜样,把欧洲引向光明。
(5)
从结构上看,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第⑧段“灵魂深处最真诚的真知灼见”是指
A.
科学家应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B.
爱因斯坦发现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C.
科学家应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D.
科学家应做社会的公仆而不应追逐名利。
E.
爱因斯坦的人格同居里夫人一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