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书 > 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1000

更新时间:2024-03-06 05:07:14 编辑:www.wenshu999.com

  书中朴实的语言、独到的看法、平凡而深刻的理论高度,使我眼界豁然开朗,心中对孔子陈旧古老的认知顿然改变,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的文章,仅供参考:

  (一)

  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

  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

  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rdquo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

  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撞死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

  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

  ”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

  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

  “仁&rdquo爱一个人能够使那个人的心中充满。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能够从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关爱别人,就是仁,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智&rdquo了解别人叫做“智”。

  我们应该做一个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这句话是关于道德修养的,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认识了他人,且能够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快乐。

  “恕”、“仁”和“智&rdquo三个字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人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rdquo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知识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其实,快乐就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的心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快乐;心不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不快乐。

  快乐是一种信念,我们要相信快乐一直在我们身边,让快乐永远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二)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

  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

  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

  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

  他们是社会的良心。

  ”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2....;《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三)

  自识字至今,细细想来,读过品过的书不胜枚举,从梦幻瑰丽的《安徒生童话》到鲁迅批判现实、富有回味的《呐喊》;从三毛展示勇敢与浪漫的《撒哈拉的故事》到路遥解说平凡和苦难的《平凡的世界》;从奥斯洛夫斯基的闪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高尔基讲述“社会大学”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我的大学》等等。

  这些文学经典如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灵,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重新得到了塑造。

  而在这其中,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尤为深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我最为彷徨与无助之时,它来到了我的身边。

  从此,它不遗余力地、细心地指导我,带领我走出了迷茫与困惑。

  这本书就是于丹的《论语心得》。

  与《论语心得》结缘是在那被大家称为“黑色六月”的高考准备时期。

  那时,努力的看书,努力的备考并没有让我的成绩有所进步,甚至还有退步的趋势。

  所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多的考试曾让我一度陷于崩溃的边缘,我极为害怕即将到来的高考。

  高考所带来的焦虑与现实里中的种种不如意就好像是一张巨大无形的网,困住了我的思想与灵魂。

  我感到无比的窒息与惶恐。

  可想而知,之后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我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看着试卷上惨败的成绩,我不知道我的明天在哪里,我曾经有过的梦想也正一步步地离我远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中看到了《论语心得》这本书。

  许是对于于丹的好奇和对《论语》的熟悉,让我拿起了这本书。

  回家之后,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论语心得》主要是有关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以及人生之道的解读,并且还用很多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阐释《论语》中艰涩难懂的词句。

  从这些解读与小故事中,特别是书中对心灵之道以及理想之道的阐释中,我找到了我寻觅已久的心灵寄托。

  当我读到“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剧你的苦痛。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这段文字时,我怦然心动,有如醍醐灌顶。

  那一刻,我彻底顿悟了,是啊,为什么不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与缺憾?为什么一再地自怨自艾呢?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许久过后,我听到了从心灵深处传来的声音:为了自己的前途与梦想,为了家人与朋友,我愿意面对自己,而不是逃避。

  从那之后,我一边严格地按照老师制定的计划复习,一边积极地调整心态。

  每当我快要失去信心,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总会对自己说:不要考虑太多,我只需要尽我全力即可。

  一个月过去了,以前几乎整夜失眠的现象渐渐地减少了,我的脸上又有了阔别已久的笑容。

  更重要的是,我的心一天天地静下来,对于高考,对于未来,我已多了几分信心与把握,少了一些忐忑与不安。

  经过几个月认真的备考和积极的心理调适,高考终于如约而至,高考的那几天,我的心格外平静。

  除了粗略地翻翻课本外,每天晚上我还会再读读《论语心得》。

  然后掩卷沉思,并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做一个勇敢的人,尽全力去化解人生的缺憾。

  ”

  高考结束了,成绩也很快公布出来,对于成绩我坦然面对与接受。

  正如《论语心得》所说的那样“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在我惶恐、不安时,《论语心得》悄然而至,引领我走出了心灵的困境。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又重新找到了定位,找回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