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书 > 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3-10-22 00:44:43 编辑:www.wenshu999.com

  论语是一部经典著作,是记录了孔子思想的书籍!大家是否阅读过论语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欢迎学习!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这两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在这个36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高手。

  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读后感300字【2】

  论语中有很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小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大到一个地区的管理,都有指导意义。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的行动准则,孔子说,那就是宽恕、原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果现在的人能够按照孔子所说的那样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万万不能发生的,比如暴力强拆,又比如抢劫,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不论社会地位是卑贱,还是高贵,我们都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dquo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越来越和谐、安定,人们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论语的读后感【3】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知也。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

  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

  一是孔子说他“不愚”。

  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rdquo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

  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

  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

  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

  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

  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

  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

  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