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公文 > 方案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9 02:30:08 编辑:www.wenshu999.com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那么,老师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该怎么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

  现代文教读课;两课时

  【目标确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和两种时空。

  选点理据:

  1、教材从第一到第三单元在“阅读策略”上均明确提出“学习精读的方法”及“注重熟读精思”。

  如何“精思&rdquo教师一定要在讲读课文中给出具体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掌握。

  2、 单元导读中强调:“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具体到本课,详略是一个重点,两个“我”与两种时空则是独特的角度。

  【策略说明】

  1、 以文章标题做为突破口。

  围绕文章的标题,先简略地介绍《山海经》以及文中与之相关的部分,再详细地围绕人物来概括事件、讲述人物特点。

  最后在“长妈妈”与“阿长”的区别中来分析两个“我”与两种时空。

  2、 以细节描写为教学重点。

  对人物的描写是本文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它那撒娇式的语言、诙谐幽默的笔调、无数个生动的细节都足以让学生津津乐道。

  以它为重点,让学生深入文本并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 从两个“我”与两种时空处升华。

  两个“我”与两种时空是回忆性散文中一个独特的点,从它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先以课文中的例子来讲,再引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回忆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人,来体会当时与现在的两种不同的心境。

  力图将这一难点讲授清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查资料了解《山海经》

  3.写两段话:①我眼中的阿长;②小时候,我最爱看的书;

  一、 导入:“小时候,我们最爱看的书”

  1.小时候,你最爱看的书是什么?

  (围绕孩子们猎奇的心理来谈)

  2.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展示《山海经》的相关图片)

  二、了解《山海经》这部书

  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简介《山海经》

  (PPT展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鲁迅小时候是因其丰富的知识而喜爱它吗?

  (明确: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奇特的图画才是最吸引人的。)

  3.文章是否围绕《山海经》这部书来写?

  三、认识长妈妈这个人

  (过渡语:文章既然不是围绕《山海经》这部书来写的,那它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吃福橘及种种麻烦的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来《山海经》)

  2.哪件事是本文的写作重点?

  (明确:详写与略写相结合)

  3.你认为哪件事写得最有趣?为什么?(读出相应的部分)

  (明确:每件事情中皆可找到有趣之处。

  重点关注细节描写)

  4.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虽然饶舌、唠叨、粗俗、迷信、无知,但是却真诚、淳朴、善良、渴望幸福)

  【第二课时】

  四、“我”眼中的长妈妈

  1.“我”对长妈妈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找出关键词)

  (明确: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2.难道仅仅因为买了这几本书,“我”就对长妈妈的态度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吗?

  (明确:这几本书虽“粗拙”,却是 “我”渴慕已久、无法得到的。

  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买来的, 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表现了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这怎能不使人敬佩、感激和怀念呢?)

  3.能否将标题中的“阿长”换为“长妈妈”?

  (明确:不能。

  因前半部分大多写了“我”对她的不佩服或厌烦,与“妈妈”的称呼不相符。

  同时,将一个文盲与一本名著联系起来,矛盾的组合让人好奇,引发读者兴趣。

  写作此文时,作者46岁,适合用“阿长”的称呼。)

  五 、《朝花夕拾》拾到什么

  1.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

  (明确:这是作者人生中最温馨的回忆。

  也正是这个小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让人在这个寒冷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温暖与慰藉。)

  2.《朝花夕拾》中,作者究竟想拾起什么?

  (引入作者的话: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朝花夕拾·小引》)

  (明确: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中,寻找人性的美好,呼吁社会的公正。)

  六、成人的眼光与儿时的感受

  “憎恶”与“讨厌”都是儿时的心理,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时的真实感受。

  但做为写作时的成年人,鲁迅先生则是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情怀。

  所以才会因为懂得而同情,因为深爱而感激。

  所以文中既有“童年的感受&rdquo又有“写作时的回忆”。

  七、记忆中最难忘的人

  1、你在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人是谁?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她)如何让你难忘。

  3、现在回忆起他时的感觉与当年一起相处的感觉是否一样?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二

  知识链接: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

  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 圈点批注,感知人物形象

  2、 细读课文,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3、 关爱身边的普通人,常怀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难点:运用欲扬先抑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齐声背诵《夸父逐日》。

  简介《山海经》,有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挥舞干戚的刑天。

  如此精彩的的书,吸引少年鲁迅,令他日思夜想,就可以理解了。

  书难买到,居然让阿长买到了,阿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一、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回忆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几件事。

  【提示】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

  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详略得当

  二、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

  【提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三、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出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写法就是欲扬先抑。

  回忆以前课文中的抑扬写法。

  《蝉》听到蝉聒聒不休的叫声,烦。

  听到友人说蝉在地下生活17年,只为活过一个夏天,由此心生敬意,便宽恕了它。

  结尾以哪怕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活过结束全文。

  抒发对蝉的赞美之情。

  1、 找出文章中的“抑”和“扬”

  作者对阿长的憎恶,到对她产生敬意到文尾抒发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2、“抑”中有“扬”

  元旦繁琐的礼节,表面看阿长的迷信,实际上表现出阿长善良、珍惜劳动果实、注意形象。

  不许我走动,也可看出对我的关爱。

  3、认识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rdquo是指褒扬、抬高。

  “抑&rdquo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 巩固提升

  分发学生月考范文《一杯热水》。

  讨论:文中是如何体现欲扬先抑的?

  五、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练笔:《阿长买书》

  六、 课后回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