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公文 > 方案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07 05:50:10 编辑:www.wenshu999.com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教育扶贫的实施方案范本,欢迎阅读参考。

  范本一

  为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改善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共龙南县委、龙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龙发〔20XX〕6 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扶持对象

  一、扶持对象

  全县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省、市贫困村及周边辐射带动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其他乡村。

  二、工作措施

  ( 一 ) 改善基础设施

  1.加大贫困乡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XX 年实施汶龙镇石莲小学、杨村镇东水小学、九连山林场上围小学等 10 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程龙镇九年一贯制、夹湖乡九年一贯制等学校薄改计划。

  2.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加快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高质、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利用贫困村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确保具备办学条件的贫困村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或村小附属幼儿班,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大、保教质量低的民办幼儿园。

  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20XX 年建成临塘乡、武当镇、九连山林场、渡江镇、程龙镇等 5 所乡(镇、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杨村镇东水村等 10 所贫困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以上,“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分年实施、建一所成一所,加大投入配备学校教学器材与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0XX 年完成杨村镇、汶龙镇、桃江乡、渡江镇、九连山林场等乡(镇、场)共 31 所贫困村级小学(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 二 ) 加大资助扶持

  1.健全资助体系。

  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资助力度,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000 元;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 500 元;学校可安排公用经费的 5%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家庭学生;由县财政对中考成绩总分全县前 100 名且在龙南就读的优秀贫困学生进行适度奖励,其中对排名第 1 名至 20 名的每人奖励 1000元,第 21 名至 50 名的每人奖励 800 元,第 51 名至 100 名的每人奖励 500 元,并对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其后顾之忧;加大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给予每人每年 1500 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高中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由县财政出资对品学兼优的 100 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每人 1000 元的奖励;增加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政府资助力度,对每年省定资助对象,除上级专项资金资助外,再由县财政给予每人一次性 2000 元资助;为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在读的龙南籍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

  2.创新助学形式。

  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 。

  由县财政出资200 万元专门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如民政、扶贫、慈善会等助学资金),对全县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给予每月 300 元的生活资助(每年资助 10 个月,每人资助两年);各乡(镇、场、管委会)安排专项圆梦助学资金,对本乡(镇、场、管委会)范围内的特困大学生给予资助,以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重点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将工作面扩大至全县所有学段的在校贫困生,争取将所有特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圆梦救助。

  建立单位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实施县直单位、部门“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机制。

  “一联&rdquo即“三送”驻点干部及有爱心、有能力的干部职工至少联系 1名贫困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联系对象的学习和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

  “两帮&rdquo即每位结对干部职工要积极协调解决好联系对象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对联系对象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仍存在就学困难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扶助;县直单位、部门要积极为驻点村在读的贫困大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脱贫致富。

  引导社会力量结对助学 。

  做好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稽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支持龙南教育事业的企业老板、社会贤达、社会群体与贫困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给予困难救助,扶持贫困学生和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 三 ) 开展教育培训

  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对中等职业学校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按国家规定实行免学费和给予每人每年 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培养和创业培训,接受有学习意愿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就业脱贫。

  ( 四 ) 发展定向培养

  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场、管委会)农技人员。

  在初中、高中毕业生中开展好宣传工作,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积极报名参加赣州市委托赣州农业学校面向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技能学习,为农村输送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

  对获得中专大专毕业证书的定向贫困生,按上级相关要求由人保部门通过专门的招聘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镇、场、管委会)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三、工作要求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

  成立龙南县教育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教育扶贫工作。

  县政府副县长叶为任组长,成员由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就业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教体局局长兼任。

  ( 二 ) 落实资助政策 。

  县财政局、县教体局要严格贯彻执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

  ( 三 ) 强化部门协作 。

  县财政局、县人保局、县教体局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

  县直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工作,确保教育扶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 四 ) 加大宣传力度 。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正面宣传报稽,让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育扶贫的有关政策和进展情况。

  围绕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掘工作特色和亮点,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范本二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到20XX年,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通过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资源共享。

  ──通过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

  ──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二、主要措施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推进三个计划,构建三个体系。

  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3项计划。

  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等3个体系,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确保教育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依据《山东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 20XX-20XX年)》,对全区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有改薄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予以扶持,力争到20XX年底,所有学校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依据《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争取省、市级财政加大“全面改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资金分配优先保障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面改薄”工作。

  20XX-20XX年三年总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3500万元,规划建设校舍2.3万平方米。

  其中: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200万元,建设校舍7686平方米;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200万元,建设校舍8335平方米;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100万元,建设校舍面积7096平方米。

  (二)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建设力度。

  20XX-20XX年在扶贫工作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实现贫困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和适龄儿童入园率。

  20XX年,新建幼儿园3所、改扩建9所; 20XX年,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10所。

  20XX年,完成幼儿园建设收尾工作,新建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

  2.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

  20XX-20XX年,按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对现有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对存在危房和达不到相应建设标准的幼儿园,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按要求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彻底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

  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

  3.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加强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的指导,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使适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三)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1.强化短缺学科教师补充。

  落实有关编制规定,对达不到标准班额的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并按照“退补相当”的原则及时补充教师,做到缺编学校“缺编即补”。

  对于满编超编的学校,采用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方式予以解决,缓解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2.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轮岗。

  加快推进“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0%。

  3.加大对贫困村教师培训力度。

  动员全区优秀教师志愿者组成支教团,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名师、名校长培养和特级教师选拔实行乡村学校计划单列。

  (四)构建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网络

  引导城镇中小学与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开展结对帮扶、联建共建。

  充分发挥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优势,辐射、示范、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为贫困人口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0XX年确定城镇与乡村1对1帮扶学校和具体帮扶形式、内容并组织实施; 20XX年帮扶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全部推开,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结对率达到100%; 20XX年,各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被帮扶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20XX-20XX年,根据帮扶效果评估,调整帮扶结对对象,提升帮扶水平。

  1.教育教学帮扶。

  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XX年实现结对帮扶学校全部优秀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2.学校管理帮扶。

  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

  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建设学校章程,提高管理水平。

  帮助受援学校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20XX年帮扶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全部制定完成。

  3.教师发展帮扶。

  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帮助受援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联合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培训教师,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

  每年至少开展1项联合课题研究。

  4.办学条件帮扶。

  根据办学实际,向受援校捐赠本校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 教师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完成与扶贫部门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抓好组织落实和管理服务,力争20XX年完成构建覆盖各教育阶段的精准资助体系。

  20XX年起,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优先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并优先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在全部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学费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校生优先发放国家助学金。

  20XX年,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15% 扩大至30%,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学生全覆盖。

  (六)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建立贫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

  20XX年底前,对在校扶贫工作重点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贯彻落实《国 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

  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 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20XX年,60%以上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设置留守儿童关爱室,20XX年,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基本覆盖,20XX年,所有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均设置留守儿童关爱室。

  20XX-20XX年,根据关爱服务需要,改善设施设备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

  强化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围绕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定期开展家长及监护人培训,提高留守儿童父母、临时监护人、隔代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七)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

  1.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能力。

  根据扶贫工作和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20XX年建设山亭职业中专新校,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

  针对我区农副产品丰富的特点,调整区职业中专专业结构,增设“农产品加工与保鲜”和“电子商务”两个特色专业,吸引更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爱心培养计划,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职业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积极与区外职业院校对接,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扶贫&rdquo通过“升学+就业”一站式扶贫,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区职业中专成立专门的贫困生资助办公室,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除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金救助保证其完成职业教育外,指定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生家庭学生顺利掌握1-2项职业技能,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对优质就业岗位,优先推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区、镇街、学校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区教育局成立由高玉龙同志任组长,楚振强同志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参加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区教育扶贫工作。

  各镇街教委都要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区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编制、发改、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抓好各项数据的精准测算,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考核坪估。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要按照“月调度、季汇总、半年通报”的要求,及时汇总工作开展情况。

  建立“镇街自查、区级复查” 的教育精准扶贫检查制度,重点检查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

  区教育局在学校、乡镇自查的基础上,每年对所有学校、所有项目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建立检查报告制度;区教育局在镇街自查的基础上,每年进行全面复查。

  (三)强化舆论宣传。

  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着力宣传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着力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人人支持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