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公文 > 方案

乡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07 02:04:54 编辑:www.wenshu999.com

  一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全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根据省“1+17”、市“2+19”和县“2+20”方案,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盯2017年全乡脱贫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融合、产业开发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扶贫政策向贫困村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rdquo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底,全乡共识别贫困户843户3504人,贫困面达37.9%,全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215户,因残致贫56户,因学致贫237户,因灾致贫2户,缺土地15户,缺水1户,缺技术125户,缺劳力124户,缺资金64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4户。

  2014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

  1.阶段目标。

  紧盯2015年—2017年三年集中攻坚和2018—2020年三年巩固提高两个时间节点,牢牢抓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核心。

  到2017年,全乡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贫困面下降到8%以下,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基本社会保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乡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rdquo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计划时序。

  制订扶贫专项规划,明确贫困户、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时序。

  2015年脱贫村1个,脱贫人口169户719人,其中,贫困村106户492人,占脱贫人口的68.4%,非贫困村63户227人,占脱贫人口的31.6%;2016年脱贫村2个,脱贫人口1483人,其中,贫困村225户932人,占脱贫人口的62.8%,非贫困村551人,占脱贫人口的37.2%;2017年脱贫人口543人;2018年脱贫人口354人;2019年脱贫人口257人;2020年:脱贫人口148人。

  三、主要内容

  1.三相动力电建设

  2015年完成孙湾村王湾、贾湾2社61户三相动力电改造升级工程; 2016年完成段岔村阳坡社50户三相动力电改造升级工程。

  经过2015-2016两年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2016年底全乡10户以上的自然社三相动力电将全部覆盖。

  2.交通道路建设

  2015年完成秦王村黄林沟-元元-秦沟道路硬化7.5公里。

  2016年完成段岔村部-小湾村荒地湾社后湾硬化路口21公里通村道路硬化,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在孙湾村硬化村社巷道38.5公里,在段岔村硬化村社巷道29.4公里,在杏湾村硬化村社巷道41.3公里,实现贫困村社社有硬化巷道。

  2017年完成杏湾村大庄-阴坡-糜窖7公里道路硬化。

  2018年完成杏湾村甘沟交界处-段岔村部9.6公里道路硬化。

  到2020年底,全乡新增硬化道路45.1公里,新增硬化巷道109.2公里,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3.危房改造建设

  从2015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对进入住房信息系统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1272户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其中,贫困户707户。

  2015年实施危旧房改造438户,其中精准扶贫危房改造户244户;2016年实施危旧房改造446户,其中精准扶贫危房改造户251户;2017年实施危旧房改造388户,其中精准扶贫危房改造户212户。

  2017年底全面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实现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4.易地扶贫搬迁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原则,2015年完成秦王村秦沟社16户未搬迁农户易地搬迁;2015年-2016年完成小湾村陈咀社和东湾社49户农户的易地搬迁工程。

  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5.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荒山绿化不断带、农村绿化林围村、道路绿化连成线的要求,深入实施村庄面山绿化、村庄道路绿化、村庄四旁绿化,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立坚实的生态屏障。

  2016年完成政府面山工程造林1000亩,孙湾、段岔、杏湾、任刘4村完成村庄面山造林3500亩,秦王沟流域 “三荒”造林1300亩,完成段岔村道路绿化12公里。

  2017年在段岔、新店、秦王3村完成“三荒”造林1500亩,完成村庄道路绿化15公里。

  2018年在段岔、杏湾、秦王3村完成“三荒”造林2000亩,其中,补植补造1000亩。

  2019年在历年绿化的基础,持续扩大面山绿化面积,完成面山绿化断档地带,绿化造林1000亩,完成孙湾、杏湾、秦王3村村庄面山绿化1500亩。

  2020年在政府面山全面补植补造生态林1000亩。

  6.富民产业培育

  按照适宜区全覆盖这一目标,不断壮大果园栽植面积,全面落实树形改良、水肥一体化管理、“畜-沼-果”互支互促、病虫害综合防治、人工辅助授粉等果园管理技术,积极改造老化果园。

  2015年在段岔、杏湾2村新植果园1500亩,其中,段岔1000亩、杏湾500亩;依托整村推进项目,在孙湾村大苗移栽新植果园650亩,在小湾村大苗移栽新植果园250亩,在孙湾、段岔套种洋芋2000亩,完成科技培训220人次,培育养殖大户1户,输转劳务110人。

  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在任刘大河滩新建育苗基地1处。

  2016年在段岔、杏湾2村新植果园2000亩,推广旱作农业6947亩,其中,全膜玉米4947亩,全膜洋芋2000亩;完成科技培训420人次,培育养殖大户1户,输转劳务190人,新建秸秆青贮池20座,组建果业合作社1个。

  2017年在段岔、杏湾2村补植果园800亩,推广旱作农业5000亩,新建养猪小区5个。

  2018-2020年在段岔、杏湾、甘坡3村每年新植果园1000亩,累计新植果园3000亩。

  使3个贫困村果园面积达到8000亩,全乡果园面积达到25000亩,为全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7.电子商务建设

  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农超对接和电子商务,推行网上交易,拓展延伸果品营销网络。

  积极引导以苹果为主的农副特产品网上交易。

  2015年,在甘坡、新店、任刘、秦王、孙湾5村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

  2016年在段岔、杏湾、小湾3村建成便民服务站,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2017年全乡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所有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到2020年,全乡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两有一能”目标,即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全乡贫困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8.教育支持计划

  从2015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2015年,完成孙湾村学校校舍建设、围墙、护坡砌护,运动场、院平硬化,并购置教育信息化设备1套;依托村小改建村幼儿园1所,购置保教设施设备55套;培训教师4名,支教交流1名。

  2016年完成段岔、杏湾2村学校校舍建设、围墙、护坡砌护,运动场、院平硬化,并购置教育信息化设备2套;依托村小改建村幼儿园2所,购置保教设施设备110套,培训教师8名,支教交流2名。

  2017年在任刘村依托村小学改扩建幼儿园1所。

  2018-2020年完成甘坡、小湾2村幼儿园建设。

  使全乡办学条件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免费接受学前教育。

  9.卫生扶贫建设

  结合县卫计局关于健康扶贫要求和我乡卫生计生工作实际,针对贫困人口“积极改善就医条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落实计生优惠政策&rdquo多措并举,全力实施健康扶贫行动,努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快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2015年建成孙湾、段岔村标准化村卫生室2所,2016年新建杏湾、小湾村标准化村卫生室2所,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同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孙湾、段岔、杏湾3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一台健康一体机。

  10.文化场所建设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20年使全乡3个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2015年更新孙湾村农家书屋,建成孙湾、甘坡、段岔3村乡村舞台;2016年更新段岔、杏湾村农家书屋,完成杏湾、小湾2村乡村舞台建设,完成孙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处。

  2017年完成杏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处。

  全乡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11.社会救助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

  2015年,在已提高农村低保年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的基础上,将农村低保一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由246元再次提高到275元,即由年人均2952元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农村低保二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92元再次提高到234元,即由年人均2304元提高到年人均2808元,实现政策性脱贫;对低保三、四类对象,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做到精准救助与精准扶贫相衔接,促使其通过扶贫支持和社会救助两天路径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覆盖。

  2016年-2020年,综合考虑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促使其消除绝对贫困;逐步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提高救助水平。

  按照现行体制,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路径,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12.小额信贷

  从2015年开始,以全乡843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通过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13.劳动力培训及劳务输转支持计划

  2015年,完成全乡843户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基础数据的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培训100人(次),输转劳务120人(次),创劳务收入144万元,输转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2000元。

  2016年,完成培训300人(次),输转劳务100人(次),创劳务收入200万元,输转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0000元。

  2017年,完成培训200人(次),输转劳务200人(次),创劳务收入468.6万元,输转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3430元。

  2018-2020年,三年累计培训243人(次),年均劳务输转300人,年均创劳务收入840万元,输转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8000元。

  14.干部人才支持计划

  紧紧围绕省、市、县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聚焦贫困村急需解决的问题,精准选好配强干部、培养开发人才,力争利用5年时间,建设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能力强、作风实,真正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培育一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开展技能服务,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全乡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选配一批优秀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rdquo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及时更新大学生村干部后备库,实现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全覆盖,每年对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轮训,全面增强村级干部理论水平和履职服务能力。

  15.防灾减灾和土地治理

  以843户3504人贫困对象为重点,逐步建立以果园防雹网建设、农业保险、人工气象服务和动植物检疫为主防灾减灾体系,力争到2017年,大力示范推广集防霜、防雹、防日灼为一体的果园防护设施,实现苹果生产自然灾害防范全覆盖,各类农业重点产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实现行政村“村村响”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结合全乡的自然基础条件和土地整治未来发展的方向,全乡规划期内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特别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土地整治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方向发展。

  2015-2017年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500亩,在川区公路沿线搭建果园防雹网2000亩;2018-2020年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500亩;在川区公路沿线及任刘塬搭建果园防雹网3000亩。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要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抓好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做到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决策部署、脱贫效果切实体现精准扶贫要求。

  二是严格责任落实。

  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强化主体责任,乡党委书记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乡、村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

  各包片领导包抓所包贫困村扶贫工作。

  完善扶贫统计监测制度,规范相关信息采集、整理和反馈工作,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反映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为扶贫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

  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实现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全覆盖。

  尊重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四是转变工作作风。

  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rdquo引导各级干部关注贫困村、关爱贫困群众、关心精准扶贫。

  大胆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牢固树立韧性奋斗导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挖掘、及时总结、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成功经验和做法,营造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同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二

  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突出作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力争在2016年通过产业精准扶贫108户,政府托底扶贫39户,确保贫困户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全面脱贫奔小康。

  二、工作措施

  1.以五民工作法为契机,制定扶贫措施。

  结合五民工作法,从党政班子中选派6名第一书记,选派85名乡干部、村干部、村致富能手为成员组成6个扶贫工作队结对扶贫264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一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按照“不脱贫不归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

  通过扶贫工作队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台各村工作方案。

  确定乡村旅游做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渠道。

  2.以党建为引领,培育旅游产业链。

  产业扶贫是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出台旅游扶贫规划,全乡村级党支部都紧紧围绕旅游与扶贫相结合,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工作模式。

  村党支部把党员骨干、专业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发展野生茶叶、柿子、茶油等特色产业与民宿经济,引导贫困户开设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收入,预计共为群众增收300万元,带动180名贫困户脱贫。

  3.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基础支撑。

  2016年全面完成通乡通村通组公路,打通连接济广高速最近通道,改变农民“养鸡吃蛋、养猪过年、种地为了肚儿圆”的状况,同时按照村景联动、一村一景要求建好秀美村庄。

  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各项活动,打响莲花山品牌,让各方游客能来,绿色食品能带走,美好形象能传播。

  4.以培训为手段,提升就业本领。

  免费开展以乡村旅游、农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培训,让每一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就业”本领,实现持续增收,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创业,彻底摘掉穷帽子。

  同时优先选聘贫困户为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就近解决60名贫困户上岗就业。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乡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整合资源、政策、资金,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建设。

  2.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资金支持力度,安排扶贫专项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和整村脱贫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建设。

  二是重点扶持建卡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建卡贫困户发展旅游扶贫示范户进行客房、浴室、厨房、厕所等设施改造补助。

  三是组织专业人员对经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至少开展2期以上乡村旅游扶贫培训,重点培训经营理念、经营技能、职业道德、服务标准,礼貌用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

  四是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对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建卡贫困户,要主动帮助协调贷款,并提供必要的保证。

  3.形成推进合力。

  根据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年度目标,积极整合和吸纳社会力量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

  强化旅游扶贫宣传,举办各类节庆赛事,提高莲花山影响力和知晓度。

  4.狠抓工作落实。

  乡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依据旅游扶贫工作行动计划,对年度工作目标要倒排推进工作时间表,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目标考核机制,严格奖惩,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