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公文 > 方案

课题开题工作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07 02:15:26 编辑:www.wenshu999.com

  :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年度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科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

  开 题 报 告

  济水西街学校综合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和阵地。

  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小学课堂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自觉地根据教材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挖掘、提炼。

  并在执行各科课堂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中,渗透行为规范教育。

  在课堂教学原则上,坚持“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行成功教育与和谐教育,努力寻求在教育效果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目前,学生的个性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情况直接影响了如今课堂的纪律。

  因此,面对班级过大,人数过多的课堂教学,课堂调控仍是老师们较为头痛的话题,特别是综合学科的课堂教学会令许多老师束手无措,出现了课堂失控状态。

  解决好综合科课堂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科较语文、数学学科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综合科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不如语数科教师, 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为什么上语文、数学课,学生的纪律就好些,一到上综合科学生纪律就差呢?表现为难以驾驭课堂,学生行为习惯差,上课缺乏激情,无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甚至出现纪律失控的无序现象。

  课堂纪律与课程有点关系,但课程并非决定课堂纪律好坏的关键因素。

  如果教者能精心设计,科学组织,课堂行为问题同样会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自己不重视,准备不充分,上课给学生昏昏欲睡的感觉,那课堂组织肯定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开发,教师调控好课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良好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创造的乐趣,才会乐于创造并勇于创造。

  只有这样,才能扩展儿童的创造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选题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益的保障。

  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完成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然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语文、数学作业还能认真完成,对于副科作业却不能够认真对待,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课堂纪律涣散等等,而且多数学生对综合科目不够重视,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的发展,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1.养成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教育水平。

  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它能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将帮助学校实现家长学校“养成教育内容课程化&rdquo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工作全面提高。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去发现问题,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推动学校校本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推进学校课堂改革,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精神乐园。

  此课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进行在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即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二、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去发现问题,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校校本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推进学校课堂改革,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乐园。

  课题的实施将探索出一系列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人格发展关系的新观点,以及小学生养成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新途径。

  本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既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此课题着眼于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进行在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即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学生一旦对某一方面产生了兴趣,就会愿意接近它,并且态度积极,久而不厌,心情愉快地学习。

  教师要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认识,将学生潜在的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课堂中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关系方面的专门研究还几乎是一项空白。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

  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是这些理论一般都往往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求学生涯,这是我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对于课堂行为习惯的策略缺乏研究,几乎没有策略指导的意识和习惯。

  特别是对于一周只有一、两节课的综合科目,广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处于无指导状态,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机缺乏等问题。

  由此可知,在理论的探讨与教育实践应用间仍然存在脱节的现象,表现为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探讨,而实践中的研究由于缺乏科研人员的指导仍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缺乏严谨的设计和科学的评估,难以形成有效的推广方案。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部条件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

  课题负责人梁艳玲,是学校的教学校长,工作踏实,勤奋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实践经验,善于用科学的管理来引领一个教研团队。

  本课题主持人为小学高级教师,教龄22年,多年的教学中,能够坚持理论学习,立足课堂教学,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次参加教育科研成果与各类论文的评选并获奖,参与的《学困生研究》课题顺利结题。

  本课题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综合组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

  课题成员中多是中青年教师,其中三人是小学高级教师,一位教研组长。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全部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科研热情教高,平时注重理论学习和反思,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全体成员必将尽心尽责,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二)外部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习惯教育的办学特色。

  我校教研氛围浓厚,教研过程管理扎实、有效,教师培训力度到位,考核机制完善,学校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和政策保证,这些都保证了本课题的完成。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应突破的难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四个主要目标:

  1、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课堂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2、初步探讨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对策;

  3、研究小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改变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良好课堂风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参与研究本课题的教师要在本课题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子课题,并根据所任学科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

  (2)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研究。

  a.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b.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环境的关系。

  c.学生学习习惯与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的关系。

  d.学生学习习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研究。

  a.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

  b.研究总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查找原因,想好对策,找到良好学习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失,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讲评课等环节,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研究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等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并归档,以便于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

  (四)本课题研究应突破的难点

  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应突破的难点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方面,尤其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动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小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较短,而对事物的关注大部分是依兴趣而定。

  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因人数的众多,难免会受周边学生的影响,课堂纪律的调控便成为大班额教学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合科教师每周和学生接触时间短,交流机会少,学生从心理上对综合科有轻视意向,行为习惯相对差些,如何改善这种局面,是每一个综合科教师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那么,在调控课堂纪律的同时,如何讲求教学效率,便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学生喜欢唱歌而不喜欢音乐课,喜欢画画却不喜欢美术课,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

  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是: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和老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rdquo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课堂带来的的欢乐。

  “活&rdquo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景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

  “活”而不乱,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六、课题成员的组成和分工

  课题负责人:梁艳玲,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课题主持人:王桂玲,美术教师,负责课题的申报、开题报告、课题文字资料的归档。

  课题组成员: 李永江,体育教师,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组开展的研讨交流活动的文字记录,教师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

  周林正 科学教师

  赵艳花 音乐教师

  牛小明 美术教师

  张冬霞 英语教师

  栾爱霞 微机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课题组成员学习笔记;

  (二)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记录;

  (三)课堂教学活动资料:如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教师观摩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案例反思、听课心得、学习感悟等;

  (四)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

  (五)教师研究资料:学习资料、录像资料;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获奖证书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年(20**.5——20**.5),根据研究过程,课题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20**年5月---20**年8月为准备阶段,教师要收集第一手资料,包括学生上课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的具体个案情况。

  2、20**年9月---20**年1月为实施阶段,根据不同学科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验,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学习,把研究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根据个案追踪与访谈,深入调查研究,弄清产生问题的根源,不断反思教学,根据课题研究所需,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总体布局,采取多端切入等研究思路。

  3、20**年2月---20**年5月为总结阶段,教师要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以及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阶段总结,以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课题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