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公文 > 方案

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

更新时间:2023-08-31 00:22:25 编辑:www.wenshu999.com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篇1

  一、来园活动(以角色游戏为主的游戏活动)

  要求:

  1、 引导幼儿爱护游戏中的物品,

  2、 按需要自制简单的游戏玩具。

  2、启发幼儿交往中注意态度,要热情和气、有礼貌。

  准备:

  1、 各主题游戏所需物品、玩具。

  2、为幼儿准备纸、笔、糨糊等物,供自制游戏玩具时选用。

  指导:

  1、 教师扮演娃娃家中奶奶

  2、 重点指导娃娃家中待人接物的态度和使用礼貌用语。

  3、 启发角色之间相互合作、友好交往

  4、 鼓励幼儿自制简单的游戏玩具。

  5、 游戏结束, 请一位幼儿谈谈今天怎样做游戏。教师对其使用礼貌用语给予肯定、鼓励 并提出进一步热情待客的要求。

  6、 表扬某些幼儿会动脑筋自己做了玩具。

  二、户外体锻

  1、早操要求幼儿听音乐做操,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到位。提醒跳跃运动时跟着口令,不要太快。

  2、 串班活动(提供的器材:梯子、树桩、垫子等)发展爬的基本动作;鼓励幼儿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去玩;提醒幼儿活动中注意穿适量的衣服玩。

  三、生活活动

  1、盥洗 、喝牛奶提醒值日生督促同伴认真洗手,手擦干后再拿杯子。喝完牛奶送还杯子时要轻放。督促幼儿养成吃好点心后,插好小椅子再去玩的良好习惯。

  2、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和同伴交往,说说自己高兴的事,教师和个别幼儿谈家常。督促值日生为集体服务(端放碗、调羹)。

  3、午餐要求细嚼慢咽,不贪快。

  饭后散步:观察幼儿园的花有什么变化。

  四、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野菜品尝会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烹调的愉快心情。

  2、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分工、分享,会处理与同伴的关系。

  3、知道一些野菜的烹调方法、乐意品尝野菜。

  活动准备: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对野菜的了解。

  2、凉拌荠菜的录像。

  3、物质准备:

  (1)幼儿自己挖的野菜及买的野菜;

  (2)各种调味品与餐具、洗菜筐、幼儿围裙、菜板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品尝野菜,知道一些野菜的烹调方法。

  难点:在活动中会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学会交往,合作。

  活动流程:

  品尝家里做的野菜——说说野菜的做法——自己凉拌野菜——品尝自己做的野菜

  活动过程:

  一、 品尝家里做的野菜

  师:今天我们开一个野菜品尝会,先请小朋友去尝尝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野菜,选出你认为做得味道最好的野菜。

  二、说说野菜的做法

  1、请被选出来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家的野菜为什么这么好吃?是谁做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2、刚刚小朋友都说了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做的野菜,下面我们自己分组也来做一道野菜——凉拌荠菜,你们想想怎么样做这道菜的?(小组讨论)

  3、请讨论好的小组先来说说:你们认为凉拌荠菜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录像里的厨师是怎么样凉拌荠菜的。

  三、自己凉拌野菜

  师:那下面就请你找六位小伙伴一个组,商量一下,需要什么东西,然后你们自己分工,洗菜,切菜,做菜。(请搭班老师一起介入活动,如:小朋友,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小组可以吗?教师和孩子一起商量厨具的摆放位置,给予必要的帮助并注意倾听幼儿商量意见,了解商量结果:分工情况、凉拌方法等)

  四、 品尝自己凉拌的野菜

  (把自己小组凉拌的野菜放到大餐桌上一份)小组自己品尝、集体品尝、请老师品尝、请小班弟弟妹妹品尝。

  师:小朋友请你们先品尝自己小组作的野菜,尝尝味道怎么样,请把另一份放在前面的桌上,一会我们让大家尝尝你们凉拌的野菜的味道。(老师巡回了解、询问孩子制作过程及味道怎么样。)

设计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搞好学校工会工作,增强学校对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吸引力,积极推进以“新校园、新工友、新生活”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职工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休息,在交往中提高素质,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特制订永隆中学“教工之家”活动方案。

  二、工作重点

  丰富教职工生活,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努力把学校工会建设成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广大教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三、工作方案与措施

  1、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改革、师德修养等方面的学习,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广大教职工的头脑。

  2、开展以新教材、新课改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学习,着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业务素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广大教师的业余休闲活动转到文明、健康的轨道上来。

  四、活动安排

  日期 活动内容

  五月份

  1、学习县教育工会“教工之家”建设活动精神

  2、修改学校活动方案

  3、助残、献爱心活动

  六月份:

  1、庆“六一”活动

  2、象棋比赛

  七月份:

  1、财产、财务清理

  2、教师目标管理考评

  八月份:

  1、民主评议学校领导

  2、教师量化考评

  九月份:

  1、教职工目标量化方案修订

  2、新教材培训

  十月份:

  1、慰问退休教师

  2、女教师健康体检

  十一月份:

  1、教师书法、绘画作品展

  2、羽毛球比赛

  十二月份: 学校“新校园、新员工、新生活”活动总结。

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伯、而、且、踢、引。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

  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2、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指导学生拼音,学生领拼,师指导)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师指导纠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词语: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

  (学生自读,领读,你最喜欢哪个词,并能用这词说一句话)

  (培养学生用词说话,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你喜欢读哪个自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最后分角色读,其中着重读5、7、10自然,教师指导,语气、感情。

  (6)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教师点拨。

  (7)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

  (8)师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不知大多少,能吸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

  师板书:“地心引力”。

  3、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此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2)指点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相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3)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

  4、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的知识。

  (2)找一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互相换着读。

设计方案 篇4

  一、 活动目的:

  1. 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规则: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四个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

  (报名、助威……)

  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金奖、银奖及鼓励奖。

  (二)、导入:

  1. 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金奖,好吗?

  (三)竞赛:

  老师宣布:文化小学四(2)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

  1. 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1)《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填:

  (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 背:

  (1)、背一首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一首颂春的诗: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

  5. 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

  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 画(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

  特邀评委:

  陈琳金、周国春、芮福英、金振宇

  各队代表: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图形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邻补角;理解对顶角、邻补角性质并会利用其进行简单说理及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对顶角相等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一把剪刀、一块布片、两根相交的木条(相交线模型)、三角板、量角器、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图片略。

  老师提问:这是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桥,同学们知道这是哪段吗?

  学生(异口同声):知道,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高架桥。

  老师:对,同学们注意到十字形路口了吗?它犹如两根相交的木条(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相交线模型,要求学生用两支笔代替木条与老师一起演示)。若把两根木条想像成两条直线,则此模型可看作两条直线相交,两条直线相交时能形成哪些角呢?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呢?(问而不答,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10.1相交线中的角(课件显示课题)。

  二、互动探究,研究课题。

  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电影片段(多媒体播放):几位老奶奶正在用剪刀为部队加工布鞋的劳动场景。(老师解说)看,这些老奶奶正是用这样的剪刀在为我们的军人服务,为国家作出一点儿贡献。出示一把剪刀和一块布片,演示剪布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显示大屏幕上的第1个问题。

  问题1: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从而使什么也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若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我们可把剪刀张开时的情境抽象为几何图形:两条相交的直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图形,如图1示。再次出示相交线模型,让一根木条不动,转动另一根,使木条的位置不断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图1和模型,然后显示大屏幕上的问题2。

  问题2:AOC与BOD的位置和大小始终保持怎样的关系?

  在图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AOC与BOD、AOD与BOC是相对的角。还有AOD与AOC从位置来说是相邻的,图中还有哪些相邻角呢?这些相对角与相邻角分别有哪些特点呢?先小组讨论(以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再在全班交流小组观点。小组中的两个成员一个留在原位,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采访,另一个出去采访其他小组,搜集观点。老师也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然后老师对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和讨论结果作积极的评价。最后小结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从而给出对顶角和邻补角定义:如图1,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与BOD有公共顶点O,并且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而AOD与AOC有公共顶点O,并且它们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课件显示定义)。对顶角与邻补角都是成对出现的,它们互为对顶角或邻补角,如AOC是BOD的对顶角,同时,BOD是AOC的对顶角,也常说AOC和BOD是对顶角.识别对顶角要三看: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相依为命的,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三者缺一不可。让同学们观察黑板上所画的图形,指出图中还有哪些对顶角和邻补角?老师找几个学生分别回答。然后显示大屏幕上的问题3。

  问题3:从数量角度来说,邻补角是互补的,那么对顶角又怎样呢?

  学生活动:全班按前后两排每4个同学为一组,分成15组,根据草稿纸上画的图形猜想出对顶角的关系,再研究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

  教师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畅所欲言,接着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言。最后老师评价同学们的观点并作补充:对顶角和邻补角一样,都是同一图形中两个角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

  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大胆猜想了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有的小组用推理论证法来验证,因为AOD与AOC、AOD与BOD是邻补角,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可知AOC=还有的小组想出了用量角器度量法,通过度量一对对顶角,比较大小可得对顶角相等。此外,有没有别的方法呢?与学生一起,拿出一张白纸,画两条相交的直线,示意用叠合法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学生恍然大悟。小结三种验证方法后,于是得到:对顶角相等(课件动画显示结论,突出了重点)。

  最后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以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伸出两支胳膊,使其交叉,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另一个同学指出两支胳膊相交所形成的角中有哪些是对顶角?哪些是邻补角?然后互相对调再完成一次。

  三、强化训练,巩固课题。

  1、讨论题:(课件显示)

  ⑴列举几个生活中包含对顶角和邻补角的例子。

  ⑵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三条直线a、b、c相交于点O,讨论该图形中有哪些对顶角和邻补角?

  2、抢答题:(用大屏幕逐个显示题目,让学生快速抢答,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一个练习本)。

  ①判断:⑴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⑵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⑶对顶角必相等;

  ⑷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⑸有公共顶点,且方向相反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⑹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

  ⑻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且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⑼有公共顶点且和为180的两个角为邻补角

  ⑽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且互补的两个角为邻补角。

  ②选择:如图4,三条直线AB、CD、EF交于一点O,则EOC+BOF+AOD=()

  ③探索:(课件显示)图中,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3、解答题(课件显示):如图3,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O点,已知AOC=35,求AOD和BOD的度数。

  四、总结反思。

  通过相交线中的角的学习,你掌握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了吗?你能口述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你知道对顶角和邻补角又有什么性质吗?这节课你都参与了哪些活动?有新的发现和启发吗?

  五、作业布置。(课件显示题目)

  1、先阅读第十章第一节内容,然后做第一节课后练习。

  2、基础较好的学生另外完成课本第114页思考题。

  3、以我谈对顶角与邻补角为题,写一篇100至1000字左右的短文,体裁不限,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写成说明文、散文或诗歌。

设计方案 篇6

  我校的课堂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部分科目已经经历了“讲学稿”实验、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堂教学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但距离教学方式真正转变和高效课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鄂托克旗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发展三年规划》、《鄂托克旗中小学教学管理细则》、《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在去年半年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此方案。

  根据教体局“方案”的总体思路,即围绕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以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为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全旗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树立以人为本、真抓实干的担当意识,以提高内涵发展和办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初中学生为目的,以更新教学观念和树立高效课堂意识为前提,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标志,以教学制度的健全完善为保证,以教学策略应用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为推手,校内各级组织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打造全市品牌学校。

  一、指导思想

  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以"倡导尊重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为指导,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化,走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创办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发展目标

  实行以“尊重式教育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为实现学校均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尊重教师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尊重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工作,以尊重课堂教学的发展为核心内容”。“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学校发展水平的提高”是现在到今后一个阶段学校工作的重点。改变教学结构,调整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课堂教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抓学困生”,即消灭所谓“差生”——“不求人人成优,但愿个个不差”是改革第一阶段的目标。长远目标就是“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师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的发展目标如下: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和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二)转变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以授受为主为导教导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接受为主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336”模式和“四段四环节”模式为基本模式,多模式综合运用。

  (四)优化教学各环节。从总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研组的备、上、听、说、评,教师的备、上、批、辅、考,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实现一体化。

  (五)教学多策略运用。讲述、复述、讨论、提问、观察、演示、角色扮演、先行组织、时间管理……各种教与学的策略巧妙结合,灵活运用。

  (六)整体协调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得到普遍、有效的使用。

  (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的激励竞争机制,发挥长效保障作用。

  (八)发挥课堂功能,全面达成“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上述八项目标和任务虽然指向不同,但互相联系是一个整体,其中第八项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坚持改革要先换思想再换人,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切实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

  认真组织开展校情学情分析,认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认识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责任意识淡薄,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工作中存在推诿拖拉等问题,帮助教师认识这种教学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有不改不行紧迫感和危机感。要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考核评价、常规管理让教师适应新观念、新做法,要通过听评课等形式让教师在尝试中产生想法、创新思维。

  以学生的自学、学习成果展示取代教师一言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细节和节点,实现教学的关注点更多,指导更有针对性,师生间互动的点、线、面更广泛,指导与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更加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交流、合作与探索,弥补教师个别指导受环境时间限制带来的不足。实现以上的课堂形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才能将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

  (二)遵循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流程再造,教学环节一体化

  根据教学的一般原则,借鉴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原则,结合我校具体实际,拟定以下原则:(1)目标性原则;(2)渐进性原则;(3)持续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7)分层施教原则;(8)教学相长原则;(9)创造性原则。

  要求教学设计时有原则意识,教学实施中灵活运用原则,说课、评课时反思原则的得失。

  教学各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整合、一体化,发挥1+1>2的效果。

  建立新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看了教材看教参,看完教参写教案,拿着教案进教室,课堂教学授教案。

  规范教研组的教学管理流程,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

  优化每个教师课堂教学各环节:自主学习三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一体化;每个模块不同步骤一体化;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一体化。

  (三)建构“目标导学(明确目标,全程导学),先学(自主学习预习)后教(先兵教兵、后教师点评更正补充),训练反馈”的课堂教学宏观框架,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学特色。

  近年来我们先后学习考察了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到杜朗口中学的“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再到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实验,众长,我们发现其共同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强调“通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我们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困生自信发展,追求优质教学,体现教育公平。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一堂课,首先必须明确学什么,教什么,任务是什么,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是内容。其次是课堂组织,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也是一节课能否有序完整的保证;第三是形式问题。通过怎样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信息传递与分享,是达成目标的载体,而这一载体的实践者,必须是学生自己。这就要求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实现信息的收集、传播、交流渠道畅通无阻,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这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是让每个学生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是一种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身对话的学习。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展示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评价与欣赏的学习。

  因老师、因学生、因科目、因课型、因进度等诸多因素,课堂教学,只建构宏观框架,不细化具体环节。具体规定了每一节课的环节,其实在现实的课堂中是无法实施的,也不易于操作,现实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要有那么多具体环节。

  根据“导学型”高效课堂“四段式”、“四环节”的框架要求,我校课堂教学的宏观框架为:“目标导学(明确目标,全程导学),先学(自主学习预习)后教(先兵教兵、后教师点评更正补充),训练反馈”。

  “目标导学,先学后教,训练反馈”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明确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训练反馈等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39分钟左右),下面介绍各个环节的一般操作要领:

  1、明确课题

  以恰当的方式简单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

  操作要领:

  (1)出示目标的方式:一般为导学案,也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2)文化课出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5)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看清弄懂,不能一带而过,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6)出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3、自学(预习)指导

  出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常用导学案出示。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操作要领:

  (1)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3)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4)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5)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4、“先学”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已经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作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是指在“出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操作要领:

  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给他们“提示”,促使其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看书的时间也可以变动,如内容多学生没看完,时间可延长些;如学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结束。

  (2)检测(检查读书的效果)。

  采用展示、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要领:

  ①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

  ②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④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先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5、 “后教”

  “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后教”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1)更正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

  操作要领:

  ①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这样既可以促使全体同学认真找出错误,还可以了解学情。

  ②在举手的学生中,要请后进生先更正。

  ③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更正。后进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较好的学生、好学生更正,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都紧张地思维;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后进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

  ④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2)讨论。

  操作要领:

  ①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

  ②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④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升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这样教师几乎成了哑巴,讲的内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明确讲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明确讲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有时侯也可将“更正”与“讨论”穿插进行,或者边更正边讨论,如语文、外语课上常通过提问帮助纠正并说出理由。

  6、 训练反馈

  “训练反馈”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极为有利的。部分科目同时也要达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操作要领:

  (1)课堂训练(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 5分钟。

  (2)练习的内容是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注意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交作业。

  (3)课堂训练(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4)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不讨论,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教师如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要随时指出,要留到课外辅导。

  (5)如少数学生做得快,下课前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先给他批改,还可以让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以上6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学”、“后教”,节约了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了能力,才能做到“当堂训练”,只有“当堂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在“先学后教”时学得紧张、高效。

  以上六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既要坚持全过程引导学生学这一原则,又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低年级多“扶”一点,高年级多“放”一点;学生基础差或教学难度特别大时,就多“扶”一点;学生基础好或教学难度小时,就多“放”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多,教师就多讲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少,就少讲一点;学生自学后没有不会的,老师就不讲。科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运用时可有所变动,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教效果好就怎么教。给学生看书、练习的时间要长一些,辅助环节的时间要少一些,教师的过渡语要少一些,教师的讲要少一些,尽量节省时间,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突破重点、难点,不可使学生的读书、练习、更正、讨论走过场。注意学段衔接的问题,教师要熟悉小学教材,这样才能在学生原有基础和水平上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学。要注意学科与学科的联系、渗透,如政、史、地课上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找出答案。语文课上教学文言文时,要注意不重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已学过历史。

  要求教师在把握整体原则、宏观框架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需求,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学形式,创设新颖的教学环节,达到每节课都精彩、每节课都有吸引力、每节课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都是创新课的境界。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先进学校和地区的经验,给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和操作方法(另附)

  (四)优化教学预设,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

  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共同解决教法、教材疑难,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整体促进学校教学案备写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集体备课的组织与安排

  (1)开学第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制定备课计划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给教研室上交一份“集体备课安排表”,教研室对各组表格进行汇总后印发给相关处室、级部和相关领导。

  (2)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

  (3)集体备课的具体组织落实者为学科(备课)组长。

  (4)学科组长要妥善保存好集体备课的所有记录及相关资料,每月交教务(教研)处检查,存档。

  2、集体备课的流程

  (1)备课流程:回顾检查上报主备人提出设想集体研究形成教学案(包括预习指导、作业、检测安排)主备人填写好备课记录并成文教学案初稿提交学科蹲点领导审核签字(审核时既要看教学案,也要看集体备课记录)印发教学案(电子稿)二次备课

  (2)每周同年级同学科由一位教师作为主备人,在备课会上,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修改完善。主备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教学案(讲学稿),并在周五前发放到教师手中,以便二次备课。

  3、集体备课注意事项

  (1)重视二次备课(复备)环节。上课前,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教师个人结合本人的教学思想、风格及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补充调整。

  (2)突出预习指导,合理安排预习任务。精选作业(练习)题,资料的选择,题目的增删,练习与测试等都要做到精而少,不搞题海战术。预习和作业均要呈现在教学案上。

  (3)每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交流小结上周的教学情况,能突出一两个重点进行研讨,检查教学进度落实情况,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情况。

  (4)教学案必须做到一课时一案(一节课一案),严禁无案上课。

  (5)教学案要突出指导功能,要尽可能多用行为动词,条理清晰,易于操作。不能是“练习卷”,也不是“资料库”。

  (6)体例要规范,要有相对固定的排序,常用的栏目,如课题、课型、主备人、审核人、教学时间、班级、姓名、编号或页码等,要做到简洁明了。便于整理、存档和二次使用。

  (7)学科蹲点领导要认真做好指导、督查和导学案的审核工作。

  4、集体备课的管理

  (1)由分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

  (2)根据教学案检查考核办法进行检查考核,相关工作全部与组长、教师的考核挂钩。

  (五)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有序有效教学。

  1、导学案的定位。

  导学案既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又不是简单的习题训练案(练习卷)。在这个学习方案,承载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体特点,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文本信息,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个人钻研形成的,在方案中,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即在“学案”中不仅有“教”的内容,更应体现“学”的内容,更多体现学生“学”的作用,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平台和依托。

  导学案应为学生学习创设合理的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指出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它能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具体、最到位、最恰当的指导,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完全主宰着学习,传统的机械性学习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学生的学习减少了无效环节、无效活动,实现了高效学习、使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一种可能。

  2、导学案的类型与体例。

  导学案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根据课型不同,可以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即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习题训练课。其中第一、二种一般以常规课堂预设环节为主(前文已进行阐述)。测试讲评课主要包括:讲评目标、成绩统计、典型题(案例)分析、变式训练四个部分。习题训练课主要包括例题、随堂练习、解题方法点拨、课后巩固练习四个部分。

  题头设计应包括的内容:课题、课型、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等。还应有学案编号或页码、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等,方便管理、方便评价,利于整理和存档。

  版式可以灵活多样,美观实用是主要原则,但必须要包括“复备”栏、“学习笔记” 栏和“教学反思”栏等三块留白处。

  一份完整的“学案”包括:课题、学习目标、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所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知识结构、巩固练习、考题例析、课堂小结等。

  3、要突出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行为动词,准确具体,通俗易懂,增加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举例如下:

  【案例】

  《初一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预习案节选:

  (1)先通读教材第2—6页,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判断出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勾画生物的基本特征,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4、突出问题设计。

  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问题”是关键,是核心。“问题”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也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既有引导作用,又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

  5、高质量导学案的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以学习为主的主体性,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体现多维互动的开放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另一方面也力求让优生能吃饱;注重知识生成的生成性。

  6、导学案的整理。

  这里的整理,一是指要将导学案按顺序、按科目进行整理保存,以便于复习之用。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整理。知识的系统性是问题式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导学案就是基于问题而设计的。因此,整理导学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出知识网、知识树或者知识导图。需要整理的内容具体包括:

  一是整理基础知识点,包括对重点、个性化的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知识的整理。二是整理问题,即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者错误以及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整理。(课堂上产生的非预设性生成的问题,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财富)。三是整理知识结构。问题式教学在学生大脑中是杂乱无序的,知识不成体系,整理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知识结构的呈现形式如画知识树、知识纲目、知识图表、知识网络等。四是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

  7、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课时性原则。即一课时一个导学案,按课时编写导学案。

  主体性原则。设计导学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内容,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导学性原则。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编写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设计要精心,形式要多样。

  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存在差异,学习内容与学科特点也存在差异,决定了导学案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步子、小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构建学习小组,落实自主合作学习。

  目前,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首先是改变了座位形式,学校做了硬性规定,必须按小组排座位。其次,要求各班根据学校提出的学习小组的组建策略与要求,进行了分组及相关工作。第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工作,印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四类评价表,专门组织班主任开会进行培训指导,每周将班内的评价表收回来进行检查核实,督促老师将评价工作落实到位,不做表面文章。在教室的黑板边上粘贴了小组序号,方便教师进行小组打分。正在进一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和泛滥化,防止出现假合作,缺乏实质性合作,防止课堂上学生活动热闹,但思维参与不足,防止为了合作而合作,或无果而终、不了了之。让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成熟,获得成就,打造优秀学习团队。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建设关系到打造高效课堂是否成功,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阵地。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评价,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教师组织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学习小组建设的方向和具体要求明确如下:

  1、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的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间要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所谓“组间同质”,是指合作小组要力争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和一定稳定性,即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持平。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C层。

  原则二:每组人数以6-8人为宜,一般为:AA-BB-CC、每个班级一般分为5--7个学习小组。

  原则三: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搭配以及学生的性格、体质等因素。

  2、学习小组建立以后,还要进行有效分工,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具体分工如下:小组组长:主持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实验操作),组织、归纳活动的结论,要让组内每位学生思考后都说出各自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小组记录员:负责把探究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为了避免记录员一个人包办代替,可以来取轮换制。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小组组长的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

  其次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要选择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同学,并且在同学们中有较高的威信。

  选好组长,让他们确实成为自己管理班级的好帮手!

  3、小组文化建设正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是指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在课桌的左上角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小组所有同学一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