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书 > 观后感

变形记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3-05 16:56:07 编辑:www.wenshu999.com

1

  今晚儿子要看 变形记 ,于是一家人围着电脑看。剧中的女主人是深圳的一个11岁小公主。男主人是香港11岁的看似拥有大智慧的小男孩,他从容、淡定、很博学多才。他两和西安的一个13岁在农村里小学看似很品学兼优的初一学生互换。农村孩子的父母,都有病,他爸腿因在外打工受伤没钱治疗,落下残疾。

  他们很快进入到各自互换的地点,小公主很调皮,小男孩很懂事,在农村过得挺好。倒是农村的娃进城里,有点不适应,学习早操没练好,却让班干部受到惩罚,那一刻我看的都流泪了,让我想到自己的儿子,刚开始来城里的情况,那时儿子读四年级,转来的时候数学考100分语文88分英语72分,可是却被他们班主任说儿子在他们班排名30多名,真的农村和城里的教育有很大距离,我的儿子以前在农村小学都是前三名,这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一个班级只有56人他排30多名,他对我说妈妈我一定要证明给城里的孩子和老师看,我要拿第一。我们家一直条件不好,但是唯一能给儿子的只有鼓励和关爱,我就说----涛涛 是 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妈妈相信你.......到学期结束我的儿子竟然真是第一,曾经他们班施涵都几次败于他,儿子四年级期末总分第一,五年级期末总分第一,到六年级的时候,他骄傲了,那个时候我和她爸爸总是喜欢跟朋友们在一起玩,把他独自一人留在家玩电脑,升初中考得很差.......想到曾经他的优秀,我好骄傲,4虚岁就会100以内加减,五虚岁就会拼音拼汉字,如果有好的老师引导我相信我的儿子会很棒的。

  可是现在叛逆期的孩子,我真不会教育了,虽说上学期全校排名67 名,如果成绩不下滑,进一中是可以的,但是拿他曾经的优秀相比,却逊色了很多很多.......儿子和我加了好友,如果他看到这篇日志,他小时候的优秀,希望能激发它的斗志,不认输......

2

  星期四的下午,由于下过雨陆地上还没有干,所以我们没有下去。我们便在班上看变形记了。

  《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易虎臣,他在班上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在班上当老是空气,当生活老师是克星,另一位却是班上“最受欢迎的人”他叫吴宗宏每天要走5个小时的山路上学,被同学称为最好的人,他们将要换一种生活。易虎臣本来是不想参加的但他爸爸答应给他买IPHONE4S,他才勉强答应的。

  经过采访后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变形之旅,先是易虎臣的,易虎臣一来,山腰间有许多同学在等候,其中的代表送了一束鲜花,并说:“欢迎来到云南”。易虎臣十分感动说:“我一定要把它好好的珍藏起来。”他在这次变形任务中最关心的人就是小黑,由于当天晚上老鼠出来过,搞得易虎臣整晚都没有睡着,但易虎臣不过一会儿就睡着了。他在那里还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叫施宸志,他主动向易虎臣说话,并和他成了铁哥们。在那里易虎臣帮助了小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爸爸,小黑的爸爸在西双版纳做牢,小黑十分想见他,易虎臣帮助小黑完成了愿望。

  接下来就是吴宗宏的,他来到易虎臣的家的第一天晚上易虎臣的爸爸就给了吴宗宏1100元,第2天易蓉就带他去了学校,在学校收到了一束鲜花,他在那里由于没找到爸爸给他的打工地址,但他没找到,一气之下对摄影师是不停的骂,在摄影师的鼓励下找到了那家废品厂,并和爸爸一起赚了65元。回来后由于经过这几天的变形知道父母的不易,不要IPHONE4S了。

3

  看完昨天晚上湖南卫视的《变形记》,感触很多,其实这不是第一次看这样的节目,以前的也看过很多,但是感觉昨天感触很多,两个14岁的孩子(张寓涵和孔小龙),通过一次简单的交换体验却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我觉得对于小龙来说,变形的本身可能对他本人的改变不会太大,只是没想到对方帮助自己找到了自己在外打工的妈妈。可是对张寓涵来说,变化确实很大。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变得放荡不羁,逃学厌倦了读书。但是就是在变形的过程中,通过在小龙家生活了不到6天的时间,却改变了这个少年的人生太多,或许是小龙妹妹的懂事,或许是姥姥姥爷的眼泪和嘱托打动了张寓涵,让他内心中隐藏的责任感中心改变了他自己。他毅然决定提前结束变形,利用仅有的几点线索去遥远的辽宁帮小龙寻找在外打工的妈妈。虽然一路上都有人协助拍摄,但是摄制组并没有过多的干预两个孩子的行为,也没有过多的帮助他们。当两个小孩子从郑州来到严寒的辽宁,千里寻母的时候。天寒地冻中,年龄略长的张寓涵竟然知道脱掉自己的大衣给小龙披上,这对一个习惯了父母呵护的城里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转变。

  事情的过程是曲折的,结局是美好的,小张帮助小龙找到了妈妈,那一刻能够从张寓涵的脸上看到些许的自豪,毕竟他认识到了给与和付出同样可以让你获取幸福。

  对于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父母过多的呵护仿佛早已经将他们内心中的一些本性给磨灭了,城市孩子大多表现为自私、叛逆。这或许也是很多社会学者早已看到的社会问题,但是这次成功的变形,或许改变的不仅仅是张寓涵一个人,整个社会是不是应该提高警惕了,让我们的城市孩子适当的承受一些挫折,经历一些他们本该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他们何尝不是一种锻炼,对他们的成长也是很好的促进。

  城里的父母是不是该反思了!不能等孩子们长大了才发现他们不会自己走路,那样的话是很可怕的事情!

4

  《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1

  两个少年,一个生活在云南山村,一个身居深圳城市,《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截然不同的环境,截然不同的命运,却因《变形计》的互换生活,改变了性格,改变了价值观。而这部片子,也令我受益匪浅。

  易虎臣,大城市的公子哥,集青春期的各种毛病于一身,骄傲,虚荣,奢侈的生活,参加《变形计》只为了iPhone4s和逃学。吴宗宏,生活在云南山村,从小坚强,能干,从不浪费金钱,两个孩子互换了七天生活,都各自成长了,感悟了。

  初至山村的易虎臣,自然不会适应,累、脏、苦,纷纷向他袭来。饭菜更是难以下咽,但是通过几天的磨合,他变了,他懂得了节省,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坚毅,懂得了感动。他不再虚荣,他不再任何时候都要梳头,他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刚来城市,面对令人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大城市,吴宗宏也是一阵眩晕,但是他没被大城市的各种消遣所诱惑,没有浪费一元钱。但当面对“易容妹妹”的生日请求时,他却豪爽的答应了。之后勤工俭学的经历更令他得以锻炼,变得更加坚强、坚毅。正是这种脱变,使少年获得了成长,使观众得以感悟,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憧憬与思考。

  活动结束,少年的生活重新归位。但改变的,是他们的性格,是他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心态,更令他们懂得了坚毅、责任、感动,令观者沉思。

  《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2

  也许,当你听到易虎臣说他给老鼠拍了特写时,你会忍不住哈哈大笑,但是,你是否想过,一个十三岁少年当时的害怕与不安。

  也许,当你看到易虎臣为了没有洗发水而发脾气,没有牙膏而用盐刷牙时,你会觉得他太过讲究,但是,你是否想过,一个习惯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突然来到山区是有多么的不适应。

  也许,当你看到吴宗宏用身上的“巨款”去帮易蓉妹妹买生日礼物时,你会认为不值得,可是,你是否想过,吴宗宏为实现易蓉妹妹的心愿而下了多大的决心。

  也许,当你看到吴宗宏被室友欺负时,你会为他愤愤不平,可是吴宗宏却选择了忍让,你是否想过,这份忍耐与懂事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吴宗宏也许是不幸的,他没有见过亲生父亲,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转念一想,他又是不幸中的万幸,他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去大城市中实践人生中的许多个第一次。易虎臣也同样是幸运的,这七天的变形之旅让他受益匪浅,使他从一个不受欢迎,骄躁任性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学生。每一位观者都见证了这两个少年在七天之内的巨大脱变。

  易虎臣在七天之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知足,戒骄戒躁,成为了懂事而又乖巧的孩子。吴宗宏在七天之中的忍让、感恩、懂事、勤劳、刻苦让我们深受影响,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少年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又是否看到了处在青春期的我们的缩影呢?

  《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3

  高傲,虚荣,不学无术的深圳公子哥为了iphone4s答应了老爸跟山区孩子调换身份7天,他去山区体验生活,他就是易虎臣。

  好学,上进,豁达开朗的山区孩子为了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拿着200元跟深圳公子哥调换身份7天,他就是吴宗宏。

  但他和他互换身份,有发生了什么呢?

  易虎臣在这7天的山区生活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编导没有告诉他昨天是他妈生日,易虎臣知道了,他很生气,立即给妈妈打电话,说:“妈,生日快乐,我怕你会更喜欢吴宗宏,所以我要让你爱我爱的无法自拔,电话费太贵了,我先挂了。”妈妈欣慰,那个固执的易虎臣变了,那么,我先问问你们,你们可记得父母的生日么?有没有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和礼物?有没有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这一切的一切,你们知道吗?不要总是一味的索取,不要总是认为父母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是理所当然的。要学会给予,要学会付出,那是相互的,我们要以双倍的爱奉还给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永远存在。

  吴宗宏给易妹妹拍照买礼物的事情,让我感触很深,吴宗宏和易虎臣的妹妹易蓉很合得来,妹妹对他很关心、照顾,于是他想报答他们,妹妹想要拍照,他答应了,当服务员说:“1299元”的时候,吴宗宏犹豫了,对他们那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是看着那么可爱的妹妹,于是答应了,知恩图报是好的,可是消费观太盲目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我更注重的是后面:吴宗宏想给易妈妈买礼物,可是钱不够,于是他想去勤工俭学。由易爸爸介绍去废品厂打工,靠自己赚来的钱比父母给的钱有意义的多了,我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

  《变形记》让我学到了很多。

  《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4

  昨天老师利用多余时间给我们观看了《变形记》之《少年何愁》的电视,让我深受感触。其主要内容讲的是: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互换身份的7天之旅,从中明白深刻道理而改变。

  深圳的富家子弟易虎臣与云南的乡村孩子吴宗宏互相交换家庭体验生活。他们两人的生活环境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本以为城里娇生惯养的易虎臣会因为农村生活的艰苦而坚持不了,从小在大山里生活的朴素的吴宗宏会因为大城市的美妙而不舍离开,但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就算农村的环境气候会有多恶劣,上学旅途有多艰难,工作劳动有多辛苦,易虎臣都会去参加,但从一个从来不会做事的孩子变成了会为生病的小黑煮粥,从不会担心母亲变得会为母亲生病而担心,从不懂宽容忍让变成大方宽容······太多的改变让他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吴宗宏在这次锻炼中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对这座城市有了好奇心,产生留恋,他用自己的一切能力为易蓉妹妹与易妈妈准备了生日礼物,在易妈妈生病时还会为他主动煮粥,得到了新学校3000多名师生的尊重与欢迎······可以说,这次《变形记》是有意义的,至少他让这两名孩子都懂得了幸福的来之不易。

  这次《变形记》让我深受其感,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我们所有的东西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的,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比谁都幸福,我很庆幸我有一个我爱的家和爱我的家,我们也要学会独立自主。

  《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5

  《变形记》是将城市中的叛逆少年和农村中的节俭质朴的孩子进行互换,每次互换一周,让他们彼此体会对方的生活,我看的是“少年何愁”这一期,这一期中讲的是被同学们一致评为城市公子哥——易虎臣以及被家长老师成为好孩子的吴宗宏进行了互换。

  易虎臣在变形前,认为老师上课是咆哮,经常和同学打架,让老师束手无策,他的叛逆让父母心痛,但是经过了七天的变形,他学会了烧饭,不再欺负妹妹,不再认为老师讲课是在咆哮,不再乱花钱,不再随身带梳子······

  吴宗宏的愿望就是到大城市去走走,拓宽视野,经过这次变形之旅,他圆了自己的梦,并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改变自己的家乡,让他的家乡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通过这个节目,我明白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转动自己手中的方向盘,改变家乡的状况,驶向灿烂的明天。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山区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五个小时的山路,在悬崖峭壁上翻越,但是,他们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求学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向大城市,改变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却没有他们坚强的信念,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任何风吹雨打,我们要向山区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向他们一样有人生的目标。

  《少年何愁变形记》观后感6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要懂得去感恩;而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本来就很懂事,去了城市后,要发奋读书,改变命运。

  对于易虎臣,我想问: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有必要那么骄纵吗?这不是“公子哥”出了问题,是家长,把孩子给宠坏了,易虎臣其实也挺可爱的,只不过在叛逆期罢了。

  我想吴宗宏也是幸运的,他有了机会去大城市,有机会去实践那么多的第一次。小黑是幸运的,他看见了自己许多年没见的爸爸。中坡小学是幸运的,有许多好心人关注。易虎臣是幸运的,他最后戒骄戒躁。

  可是在中国还有多少像吴宗宏一样贫穷,像小黑一样可怜,像中坡小学一样条件艰苦的人、学校、山区。有多少大城市的孩子有那么点小自私、小性格、小脾气。我希望未来的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山区农村西部的孩子学校老师能像平原城市东部的学校老师一样,有好书读,有好饭吃,受到平等的待遇。

  又同时希望中国每一个公民都能真正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5

  在学校的题节语文课上,我们观看了湖南卫视热播的教育视频《变形记》。我们观看的是一期关于贫富差距近乎两端的两个孩子之间互换角色的这么一个让人看了无疑不是留下感动、心酸、惭愧的泪水的 变形 。这就是这期《花儿与少年》的威力!

  姚珠龙和周卓夫,两个来自深圳的富裕的家庭。他们两个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是在高档的KTV,就是在马路上飙车,或是因为某些不爽而去欺负同学,在他所谓的朋友里面他们就是周老大、龙哥。他的这种叛逆让他们双方的父母操尽了心,两个本应该在教室的课堂上学习的学生,现在也变得叛逆。

  罗海,一个来自贵州山村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弟弟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他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他们两个来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即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成绩。

  变形,不是变面貌,而是变心灵。我觉得,我的足够,即使是冰山,也会融化。人们啊!爸爸妈妈们!当孩子被风雨淋湿的时候,一定为他撑起一把伞;当他孤独寂寞时,一定陪伴他渡过一个个寂寞的午后;当他们迷惑茫然时,一定要给他竖起一块善良的路牌;你一定要坚信:他,就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正等待着您的孩子升起国旗!

  如果那是你不熟悉的地方,你是否把慈爱当作路标?人们要相信人性本善,只是没有去发现而已。我们要有一双能发现善的眼睛,不是吗?苦难有助于成长!身为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蜕变自己呢?规划好人生很重要啊!

  初二:陈璞

6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变形记》。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对自己产生了一些想法,有了新目标,这次观看,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

  这次的变形记的主角是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山里娃吴宗宏。

  在互换角色之前,城市公子哥易虎臣,每天都和老师作对,嘲笑同学,不爱上学,钟爱手机,在他的心里语文老师是他的天敌,生活老师是他的克星;而在云南大山的吴宗宏,每天帮助小同学煮饭,被他们趟过河流,帮家里采松脂挣钱。

  在变形的七天中,当易虎臣面对着这绿色的森林,心里难免有些好奇。在羊肠小道、坎坎坷坷的大

  山里穿梭着,经历了几小时的跋涉,迎接他的是艺术野山花。穿的破烂,面黄肌瘦的同学,凹凸不平的泥土操场,破烂的篮球架,竹子做的五星红旗旗杆,四壁秃废的教室,那一刻,易虎臣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也许是后悔与无奈,也许是可怜与同情,心里酸酸的,莫名的泪水不禁往下流。

  七天的角色互换后,易虎臣明白了对他人的态度及做人的道理,吴宗宏的学校得到了捐助,孩子们不用住在破烂的宿舍里,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上课。

  现在 ,我也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珍惜现在的一切,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还要懂得关心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吴宗宏为了赚钱而打工,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的劳动能力。

7

  湖南卫视播出了一档名为《变形记》的节目。这档节目主要是让山村三好学生与城市不良少年互换,体验生活。变缺点为优点,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开拓眼界,以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向理想努力,进发。

  《变形记》播出了很长时间,其中的主人公数不胜数,但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算是易虎臣与吴宗宏了吧。

  每个孩子都是追梦的少年。易虎臣是“家喻户晓”的“公子哥”、“富二代”。他的父亲白手起家,打拼了大半辈子才在深圳闯出了一片天地。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让儿子有一个金色而快乐的童年,他疏忽于教育,只是一味的对儿子言听计从,他认为,只要满足儿子的物质需求儿子就会快乐,但是,易虎臣却成为了一个厌学,把老师当做空气,性格烦躁不安的少年。他被室友标榜为“最不受欢迎的人”。而在思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求学少年吴宗宏每个星期都要背粮食到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懂事的孩子们就自己做饭,他们吃的最多的—洋瓜,因此孩子们都是瘦骨嶙峋。他们除星期天回家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的宿舍简陋的让人出乎意料,几块砖头,烂床板,破旧的被褥变成了这些山村孩子们口中的宿舍。床上老鼠泛滥成灾,肆意妄为……

  白驹过隙,很快一个星期的交换生活过去了…易虎臣和吴宗宏都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自己相处了一个星期的“父母”和“家”。易虎臣回家后,一反公子哥常态,而是为父母妹妹做了一顿他们期望已久的饭菜。

  假如我到了那贫困潦倒的山区别说那般勤奋的求学,就是在那儿呆上一两天估计都会吃不消吧。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但是我们的条件同思茅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当编导问起吴宗宏时。吴宗宏却一脸风轻云淡的说:“只有上学才会走出大山,读书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对,他说的没错,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做贡献。

8

  今天上午的两节自习课上,我和班里同学看了《变形记》。这次要互换的城市主人公是一个叫李锦鉴的叛逆男孩,他十三岁,小小年纪就打老师、打妈妈、逃学、在网吧里玩一款暴力游戏,使老师和家长伤透了脑筋。而跟他互换的人是韦志忠韦方芳,他们是两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他们的家里很穷,爸爸又重病缠身,但他们的家非常温暖;他们却很喜欢上学,但学校里只教语文和数学。

  农村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与城里暴力的叛逆少年互换了作文,开始,城里的少爷很不适应简陋的房间,以及没有游戏玩的地方,跟在家里没有任何区别,稍微有点改变的时候,又因为疏忽让牛吃了玉米,韦家不得不赔了30元,30元对于在城市里娇生惯养的李锦鉴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韦家人会如此在意,他在城市里的零花钱,可是用千来计算的,30块钱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但到了最后,韦志忠父亲疑似白血病,这使他终于明白了父母对他的爱,同时校园里的生活也让一向独来独往的他感受到了有朋友的快乐。也使他,从一个冷漠无情,无视父母宠爱的叛逆少年变成一个阳光向上、有朋友、懂得爱的好少年。

  这个节目,有许多催人泪下的画面,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还有一个个娇生惯养的少年被改变的故事。

9

  这期的《变形计》讲述的是两位城市孩子的乡村孩子的七天交换生活。城市孩子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顾剑桥生活在富裕的南京,家庭富足、家人宠着,也由此形成了他不知足、不可一世、易怒的性格。他富足的生活也让他有了260斤的“敏感”身形。顾剑桥辱骂老师长辈、扰乱课堂纪律,逃课、迟到等等恶行都让周围的人头疼不已。而乡村孩子邰奕江则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邰奕江生活在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乡村,家庭条件艰苦,有三个姐姐,爸爸欠下巨债,只为能让全部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懂事的邰奕江总是帮助父母打理农活,还一边勤奋地学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艰苦的条件让邰奕江养成了懂事、单纯、谦虚、羞涩的性格。这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孩子开始了为期7天的交换生活,同时也慢慢地改变。

  看完这期《变形计》之后,发现《变形计》十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贫困,东西贫富差距相当大。这也是社会不公平的真切反映,这是一种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是发展条件的严重不公。南京,一个大城市,物质充裕,各产业蓬勃发展,在其中生活的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到处是消费娱乐的地方,孩子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美丽偌大的校园、外教、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宿舍,等等;而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其中的小山村更是贫穷,人们买不起新衣服,好几年才能自己做一套,做养殖业的找不到销路反而欠下一大笔债,到了新年也是像平日一样辛勤地干农活,孩子们的读书条件更是差:简陋的校舍,粮食要靠孩子们每天上学的时候带到学校,破烂的课本,仅有的几位乡村老师,等等。如此大的差距,真是让人咋舌。

  这样的资源分布的不公平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正因有富足的生活,顾剑桥任性妄为、不可一世,从不知足也就从不感恩;但相反地,贫乏困顿的生活使邰奕江早早地懂事,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 …在交换“变形”之后,两位主人公经历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也从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贫乏的资源让任性易怒的顾剑桥变得懂事、有责任感、关心他人,富裕的环境让一直生活在小山村的邰奕江开阔眼界、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他也从自卑变得自信许多。曾在一篇国外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for example, they do no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例如,测试并不能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就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很差的人,如果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会有多么能干)。这句话放在邰奕江身上无比合适,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他能一直有这种的优越条件,他会成为一个比现在优秀多少的人。穷人家的孩子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清华、北大,走出大山,但条件优越的孩子早已经到国外深造了。这是社会的不公,一种资源上的不公平,是难以消除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不公平,而非回避这种不公平、只关注于富裕的地方如何更加富裕。

  我们中国发展的蓝图设计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所以现今中国才能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并在国际中立足。但是,我们不能被“先富”的强大发展遮住了全局。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还没成为“后富”,而这部分“后富”之所以很难富起来,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要到资源丰富的地区将自己先富起来再回去将家乡富起来,导致落后的地区的劳动力还向富裕地区流失,而当生活真的富起来之后,这部分劳动力又离不开这种资源丰富的生活,很少回去把家乡富起来,最终贫穷地区依然贫穷。为了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还需要将资源运往富裕地区。在自然资源上,中国尽量做到物有所用,但在生活、学习工作资源上,仍旧分配不公。

  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问题,当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真正缩小两者的差距,让人们之间的生活资源分配也像自然资源那样达到尽量平均。

10

  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完美公式》,讲述了一位上海富家少年和一位云南彝族贫困少年的互换生活。

  上海富家少年于沛丰,15岁。 曾经被授予“北京共和国希望之星”的于沛丰,现在变成了整日沉迷网络,逃学,对人冷漠,有时甚至会对母亲拳脚相加,足不出户的“网瘾少年”。

  他的完美公式=吃饭+睡觉+上网

  云南彝族的贫困少年毛志良,15岁。家住云南丽江市宁蒗县树扎村。父母在当地的砖厂背砖供两兄弟读书。家庭贫苦的他省吃俭用,用节约下来的钱,给爸妈买袜子,希望爸妈穿着自己送的袜子,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他的完美公式=辍学打工+家庭幸福

  第一次离开母亲怀抱的于沛丰在艰苦的云南农村,变形计的前两天以少爷自居,一碗快餐面引起不快,接到大毛的一封信感触萌动,毛家人为了给“少爷”改善生活,将给兄弟俩交学费带来唯一希望的小猪杀掉。在上海一向不吃猪肉的“少爷”啃起猪蹄。当得知事情经过时震动。思想发生了历史的跨越(早起床、对人微笑、主动与校长打召呼)通过语文老师精心设计,电脑课展示风采,他砸碎电脑8000多元,是农村家庭5、6年的年收入。游沥泸沽湖,在庙宇许愿,希望妈妈能多出时间陪他。后来通过与毛志良视频答应帮助新父母干活,看到临时的家,沉默、空腹背砖。用自己干活挣的钱给爷爷买了一盒烟。等待毛志良回来照全家福。

  毛志良带着全家人,全校人,全村人希望走出大山,在繁华满眼的大上海体味人生。他细心懂事,有心计,买报纸给失明的外公读,打扫卫生,给上班忙碌的新妈妈煮汤圆。新妈妈带他去东方明珠、游乐场母-子玩的及度开新,妈妈又找到了往日的微笑。在要离开上海前去电台给新妈妈留下肺腹感言并给新妈妈唱首彝族民歌《妈妈》。

  上海妈妈得知毛家只能有能力供一个人读大学时,她毅然决定如果毛志良能考上大学,她将捐助毛志良读完大学并在股东大会上倡议捐助毛志良学校。互换主人公相见,全家留下美好瞬间,俩个15岁少年过庄重的彝族成人节。

  家长对待子女完美公式:关心情绪+平心气合+鼓励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