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文书 > 会议讲话

县领导在全县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3-10-26 15:17:23 编辑:www.wenshu999.com

       同志们:

  自2008年以来,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县文明生态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新的创造、新的景象,这些可喜的成绩和生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文明生态村建设,上体现中央、省、市的要求,下符合东光的县情民情,深得民心,也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和踊跃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生态村的实质、内涵和意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致的。我县已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举全县之力一抓到底,切实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力度,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林义部长全面梳理总结了我县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对下步创建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希望同志们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始终坚持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突出发展经济这一根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东光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县35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难,农民增收乏力,是制约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最大难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总体目标,积极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发展要求,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方法和措施。具体讲,就是要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发展壮大棉花产业,着力建设产棉大县、纺织大县和棉花流通大县,稳定粮食,提高果菜,做强畜牧。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引企业,上项目,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域经济和能人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全力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水平,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建设新农村,富民优先是核心。实现农民的富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民的富裕是农村工作的核心。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强化致富农民第一责任,把富民优先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导向,千方百计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民致富门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构建增收长效机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提高农民富裕程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和谐优美环境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实现农村的富裕与繁荣,又要实现农村的文明与和谐。要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丰富农民精神世界,努力建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村风文明、村民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心骨”,作为致富农民的“领头雁”,全市农村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造就一支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开阔的农村干部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为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二、要始终把握文明生态村创建的规律,坚持科学指导,不断创造和发展新的实践

  既着眼长远又立足于当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新农村,必须解决好“规划先行和严格遵循规划”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规划既要具有前瞻性,又要具有可行性。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过程,既要规划好长期,又要规划好近期,具体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条件,并有所侧重。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前,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要注重规划的整体性,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村屯建设和环境整治。目前一些基层干部一提起建设新农村,就认为是村屯建设和环境整治,以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整齐划一的一批新村庄,就是修修路和推广利用沼气池、建设几处垃圾站、上几个污水处理项目等。村屯建设和环境整治无疑是新农村建设比较直接的体现,但决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也不代表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体现发展农村生产力和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统一,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现代化与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现代化的统一。

  要重点围绕解决直接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去研究制定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涉及资金投入问题。目前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公共财力有限,各地要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壮大产业、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上,放在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上。要坚决反对各地盲目攀比,尤其要杜绝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突出抓好村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则应突出抓好一些投资少、见效快、受益高的发展项目,以利于统一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省已明确分三个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每年将选择500-600个经济发达、基础条件好的村进行示范,探索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为整体推进阶段积累经验。重点建设城郊、乡镇中心村和铁路、公路沿线村屯,完成20%的村的建设任务。第二阶段为整体推进阶段,再完成50%的村的建设任务。第三阶段为攻坚阶段,完成余下的30%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村屯的建设任务。省里已制定了总体规划,各地可据此抓紧编制好本地的建设规划。各地在制定规划目标时,必须真正从实际出发,切忌一刀切。比如,辽宁中部地区的目标要求,就要比辽东、辽西地区的高一些;辽南地区的规划目标要向全国发达地区看齐。

  三、要始终描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民心依据和力量源泉也在于农民。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和发挥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真正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

  发挥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和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选择适应农民需要、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建设新农村不是一夜之间能成的事,更不是纸上画出来的,应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入手,让农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中得到实惠,从而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防止个别地区、少数基层干部把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变成名不副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坚持从乡镇、村屯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这是多年来做好农村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建设新农村应遵循的工作原则。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处理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政府组织、引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相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的有力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围绕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大力量,花大力气,加快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既要注重本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又要关注市场资源的有效借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把发动农民、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放在首位,真正形成变“要农民干”为“农民要干”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共同推进机制,以此动员、组织社会各个方面,倾注全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