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 简报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更新时间:2023-10-01 12:03:06 编辑:www.wenshu999.com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以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下面是wenshu999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1】

  重庆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今年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精神,在志愿服务注册人数、项目数、参与率、覆盖面、保障力等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一、整合多方资源,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着力健全市、区(县)、镇(街)、社区((村)4个层级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培育壮大助残、环保、体育、卫生、计生、交通、法律、消防、禁毒、扶贫等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1600多支,建立各类专业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个。

  同时,发挥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小区物业服务人员作用,引导居民立足社区实名注册,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421万,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3.9%。

  二、推进阵地建设,志愿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建好基层站点,在全市81%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在商圈、楼宇、交通要道等公共区域设立志愿服务岗亭1200多个,打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搭好信息平台,接入全国“志愿云”平台,纵向贯通市、区(县)、镇(街)、社区(村)4级架构,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各类社会组织。

  开通“重庆志愿者”官方微信和966966志愿服务热线,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有力提升。

  壮大成长空间,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基地,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传帮带”。

  协调民政部门加大志愿服务购买力度,指导团市委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基地,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水平。

  三、突出项目引领,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

  在市级层面,推动各部门联合打造“我们一起奔小康”扶贫志愿服务行动、“重庆志愿服务季”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红樱桃”关爱留守女童志愿服务、“洁净家园”等品牌项目125个。

  在区(县)层面,推动实施“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失独家庭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

  据统计,全市围绕扶贫济困、救孤恤病、助残救灾、文明礼仪等内容,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1.5万个,有59个项目在全国志愿服务项目比赛中获奖。

  今年全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6万余场次,参与活动560余万人次。

  四、健全制度机制,志愿服务保障力不断增强。

  出台《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供法治保障。

  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流程,重点完善人员招募、需求采集、项目设计、业务培训、活动开展、服务记录、激励嘉许等7个环节要求。

  探索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推出“志愿服务时长换服务”、星级志愿者每年免费体检一次等激励措施,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险19.6万余人次。

  推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全市共评定星级志愿者47万余人,公众推选市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75个、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14个。

  邯郸着力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水平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以加强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品牌建设为主线,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一、加大志愿服务培训力度。

  市文明办定期对各县(市、区)文明办主任和负责志愿服务工作人员,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品牌负责人,优秀志愿者、街道宣传委员、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和骨干,国家、省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等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就招募注册、团队管理、需求征集、项目设计、队员培训、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进行课堂讲授和现场演练,培训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授予结业证书,并为每名参训志愿者建立学习档案。

  组建志愿服务培训教师团队,对300余家各级文明单位和197个社区全部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理念知识、服务礼仪、应急救护等培训,提升志愿者形象和服务技能。

  依托市内8家省级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每月开展一次志愿者专业能力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共培训志愿者5000多人次。

  编印《志愿服务培训教材》,统一发放到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实践基地,以及各级文明单位、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驿站和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志愿者集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覆盖范围。

  主城区所有社区按照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场地等标准建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提供“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订单式服务,常态开展文化、教育、法律、体育、卫生等志愿服务,打造服务社区居民志愿阵地。

  在公园、广场、车站等客流集中场所设立志愿服务驿站,常年免费提供饮水、雨伞、地图、针线包、打气筒等物品,并开展文明劝导、生活信息咨询、周边环境清洁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

  在文明单位周边区域,开展“我为党旗添风采”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劝阻散发张贴并全面清除小广告,捡拾垃圾维护环境卫生,发挥知礼仪、讲秩序、守规矩示范带动作用,劝阻不文明行为。

  在中小学校,依托全市21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文艺、医疗、科技、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志愿服务,把乡村少年宫建成“留守儿童之家”。

  三、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坚持以品牌树旗帜,引领全市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目前推出的“爱心超市”、“微爱接力”、“微爱圆梦”等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市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爱心超市”是按照群众需求,定期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走进社区,开展医疗保健、应急救护、电力检修、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爱心超市”现已走进38个社区,参加活动专业志愿者2000余人次,覆盖社区居民8万余人。

  “微爱接力”是围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定期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扶贫助学、心理疏导、健康体检、体育游戏和季节性疾病预防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知识、送健康。

  “微爱圆梦”是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开展“你的微梦想 大家帮你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热线服务电话、微信的公众号、公共邮箱收集市民的生活微梦想,在邯郸日报、邯郸文明网、邯郸文明网微信的公众号公示,并征集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梦想者圆梦,营造文明尚善文化。

  包头学雷锋志愿服务培训做得实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把培训作为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基础工作,夯实培训阵地、创新培训模式、健全培训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上台阶。

  一、夯实阵地,保障培训扎实开展。

  一是成立志愿服务学院。

  学院建有专业项目培训室、志愿服务展览馆、“互联网+公益”媒体工作室及各类活动阵地14个,多功能培训室3个,标准化培训住宿楼1栋。

  在高职院校将志愿服务以学分制形式与学生课程实践、老师教学考核挂钩,与6家区外高校合作组建志愿服务联盟,共享师资库。

  目前,学院开发编写52万字志愿服务教材,举办志愿者骨干、公益领袖、社区、文明单位等培训班32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80余次,培训人数达5000人次。

  二是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站。

  出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以“有固定场所、有志愿服务标志、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队伍、有服务对象和项目、有便民工具”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现已建成社区志愿服务标准示范站20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培训近2000次。

  三是建设文艺志愿服务基地。

  以满足农村牧区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三级联动、四层推进”模式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培训开展。

  目前,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音协在包头开办文艺培训班3个、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班2个,自治区文联开办乡村美术教师培训班1个;建立市级文艺志愿服务基地近100个,受益群众达3?2万人次。

  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培训水平。

  一是请名家。

  先后邀请全国学雷锋楷模、志愿服务专家举办培训讲座;邀请37位文艺名家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培训工作,8000余人次受益。

  二是去名校。

  组织志愿者骨干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参加各类公益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就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实践案例进行专业化培训。

  三是组队伍。

  以应急救护、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全民健身等为主题,组建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培训队伍,定期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针对性强、受益面广的专业志愿服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四是建联盟。

  整合本地先进典型、文艺名家、优秀企业家、著名学者、知名媒体人等群体力量,组建百姓雷锋公益联盟、文艺明星公益联盟、百企公益联盟、专家学者公益联盟、媒体公益联盟,定期举办公益培训,现场交流分享培训经验,推动社会民间组织共享资源、强化合作。

  三、完善机制,实现培训规范化。

  一是抓立法。

  20xx年颁布实施《包头市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使用、保障激励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是抓考核。

  组织10个旗(县、区)、23家部门单位、6所高职院校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包头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列入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

  三是抓激励。

  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对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组织和杰出个人进行表彰,嘉许回馈优秀典型,并依托各级媒体、各类载体广泛宣传报道。

  无锡学雷锋志愿服务“三创新”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围绕弘扬“奉献、友爱、互 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在创新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一、围绕体制机制抓创新。

  创新搭建崇德乐善“一月一主题”公益活动平台,全年依次开展迎新送暖启程月、传统文化弘扬月、学习雷锋榜样月、卫生健康普及月、舞动青春奉献月、绿色环保践行月、红色经典传承月、拥军爱民共建月、尊师重教感恩月、温暖夕阳敬老月、安全防范宣传月、公益志愿展示月等活动。

  创新推出一套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如岗位培训制度,常年对志愿者进行滚动培训,截至目前达40.2万人次;供需对接制度,抓好志愿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摸清需求基础上,向社会公布一批“菜单式”项目;表彰激励制度,出台礼遇志愿者12条举措,确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二、围绕项目载体抓创新。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创新发起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打造出全社会参与、跨区域联动,以志愿服务建设生态文明、用全民公益弘扬核心价值的响亮品牌。

  聚焦清朗网络建设,创新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以无锡本地网络知名人士为主、无锡籍网络名人为补充的31人、粉丝人数2500多万的专业队伍。

  聚焦社区邻里守望,创新推出“社工+义工”、“项目+基地”、“动态+常态”模式,引导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辖区单位、市民群众积极参与“邻里守望、情暖无锡”系列活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释放公益正能量。

  三、围绕活动阵地抓创新。

  突出“实”,大力推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设,在全市1253个社区(村)建有服务站点,建站率100%。

  同时,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志愿服务惠民大篷车,为市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供水供电、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

  彰显“亮”,建好宣传阵地,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对无锡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报道,组织开展“寻访最美志愿者”活动,评选表彰志愿典型,在全社会唱响“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的时代好声音。

  立足“育”,建好孵化阵地,按照“筑巢引凤、孵化公益”的理念,设立志愿服务孵化园,为160余家志愿服务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指导其承接政府公益创投项目,让志愿服务组织在接受短暂输血后实现自我造血,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