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高职班级管理探索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09 13:26:30 编辑:www.wenshu999.com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高职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随着高职教育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在校生的教育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职班级管理探索

  第一篇: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及环境变化,现实社会各种因素给青年学生成长带来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成为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就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做了初步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近年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及差异性明显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将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已成为每个班主任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班主任应该加强学习

  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的培养与教育,从来没有千篇一律的现成教育模式。

  因此,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还要学点法学、社会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教育艺术和技巧提高,有利于按教育规律办事,有利于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热爱学生,愿意并自觉承担起这一繁重的工作。

  用自己模范的言行举止、高尚的人格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二、了解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因此,班主任要懂得如何观察学生;如何与学生沟通,特别是如何与后进生交流;懂得从学生的视角,根据其年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心态和行为方式等,

  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真正了解学生,从而根据特定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管理策略。

  在一个班里,后进生人数不是很多,但影响作用不小,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因此,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要有效促进后进生转化,就要了解其程度和表现,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了解各自的心理困惑和障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三、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后进生后进的内因是其不良心理结构。

  在不良心理结构诸多因素中,认知贫乏是基因,不良情感是动因,意志薄弱是催化剂,三位一体,形成锁链。

  鉴定一个学生是否后进,应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全面考察;同样要转化一个后进生,应就其心理结构进行整体性矫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知和游手好闲是一对孪生子&rdquo后进生知识贫乏,导致认识模糊,必然导致独立意向错误,所以,要转化后进生,最根本措施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对他们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再教育。

  首先,要竭尽精诚,言传身教,从其现有认知水平出发,从启蒙教育开始,给他们讲前途,谈理想,避免空洞说教。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认知为基础。

  后进生的不良认知结构,势必导致其情感朝不良方向发展;反之,已形成的不良情感结构反过来强化其不良的认知结构。

  因此,我们在矫正其不良认识结构的同时,必须辅之以矫正不良的情感结构,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感、美感、法制感等。

  我们用尊重点燃其自尊的火种;用师爱开启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奋进,达成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

  只有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善于发现其“闪光点&rdquo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收获后的喜悦,不断强化其成功意识,增强自尊和自信,以达到自立和自强。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是三位一体的。

  认识为基础,情感为动力,意志为调节仪,三者共同参与、互相促进。

  因此,我们在矫正后进生不良的认识、情感结构的同时,必须矫正其不良的意志结构—意志薄弱。

  而意志薄弱是制约后进生进步的主要心理障碍。

  因此,矫正其不良的意志结构,既要着意改变其内部错误观念,又要尽量控制不良外部诱因的影响及增强其与不良诱因做斗争的能力,还必须通过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加强实现。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班级与学校的行为规范乃至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导向是矫正后进生不良意志结构的必要条件。

  (一)受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认为读书无用。

  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是有些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或本身素质不高,认为有无文化无关紧要,能谋生就行,认识不到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或者认为自己孩子不是读书学习的料,送来学校只是把学校当做托儿所,混个文凭,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读书学习、接受教育漠视和冷淡。

  导致一些学生不懂得爱与责任,没有人生目标,学习目的不明,缺乏动力,不肯用功,成绩下降成为后进生乃至问题学生。

  (二)学习感到困难,认为智商低,缺乏自信。

  这类学生在学习上显得特别吃力,困难重重,无论学习多么刻苦,可成绩总是拉后一大截,于是怀疑自己的智商,认为自己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从而对学习缺乏信心,又怕受同学歧视,常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甚至变得性格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

  (三)不懂方法,不善于学习,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这类学生学习基础差,不懂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成绩总是跟不上。

  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满堂灌教学,只希望同学的帮助或让教师写出现成的答案,掌握知识靠死记硬背而不善于动脑筋思考,自学能力低,没有兴趣可言,

  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听课,一旦学不懂、听不懂,就对教师的教学有看法,或对教师的批评产生对立情绪,以致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放弃学习。

  (四)行为习惯差,缺乏自控能力,属于冷热型。

  这类学生反应敏捷,但缺乏定力。

  自控力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课堂上好动好说,成绩一直在低位波动。

  这类学生的家庭多有变故,父母也知道应该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没精力没时间,客观上对孩子各个方面,尤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心不够。

  四、对策

  (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管理是工具,是方法,更是文化。

  只有努力营造和充分利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及媒体等各种内部和外部资源,加强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以人为本与行为规范相结合。

  也就是软、硬结合。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

  把人纳入管理,相当于把人当成物,严重违反人性,而人性是不喜欢被管的。

  人性的特点是,一要创造,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摆布。

  什么都在变,唯有人性从来没有变。

  所以,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

  所谓“管理”有两层意思:你管得合理,对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没有用。

  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

  “理”就是“看得起&rdquo就是“尊重人格”、“给人面子”;“管”就是管事。

  “敬人者,人恒敬之&rdquo你尊重我的人格,给我面子,我也尊重你;你看不起我,我照样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

  所以,人性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

  一个人最怕被别人看不起。

  但要面子、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最好的办法即在于自觉、自反和自律。

  自觉什么?就是自己醒悟到,不喜欢被管是有条件的:必须先把自己管好,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少管我们。

  管不好自己,别人是一定要来管的,否则谁都不管,岂不天下大乱?可见管理的起点在于先把自己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