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指的是用于商务大环境下的英语,它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下文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专商务英语论文【1】
论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之差异性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商务英语精读与大学英语精读在教学定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的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应该如何改进商务英语精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精读 商务活动 交际能力
200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
2007年3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高校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的正名,既将极大地鼓舞我国高校多年从事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将强有力地推动商务英语学科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我就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一些见解。
一、商务英语的内涵,学科定位,学科特点,理论侧重点
(一) 内涵:商务英语译自英文的“Business English”一词。
英文中“business”并不对应汉语“商务”(理解为生意或经营业务)概念,包括所有非私人的公务性活动。
商务指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具体包括贸易、金融、营销、旅游、新闻、法律、海事、外事等。
因此,商务英语是探讨如何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一门学科。
(二) 学科定位:商务英语定位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其学科理论基础应当是功能语言学。
(三) 学科特点:商务英语学科是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它最重要、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商务英语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rdquo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商务学科与英语语言学科之间在本体知识层面上的交叉、融合;
2) 这两门学科之间在相关技能层面上的碰撞、整合。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复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 专业内容的复合:语言、文化、商务
2) 师资背景的复合:英语+商务(贸易、管理、MBA、经济、法律、金融、旅游等)
(四) 理论侧重点:教学目标更加侧重的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通过英语这个工具去学习相关的商务文化知识。
其中包括:
1) 理论联系实际与外商沟进行商贸洽谈的能力
2) 跨文化交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从事经贸交流活动的能力
3) 紧贴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向型出口企业
二、大学英语的内涵,学科定位,学科特点,理论侧重点
(一)内涵: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为主,是以语法结构为基础,兼顾交际法教学原理,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 学科定位:大学英语属于英语语言文学学科。
(三) 学科特点:英语语言学则是人文科学属下的一门学科。
(四) 理论侧重点:以培养学生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为主要目标,包括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
教学侧重于强调通过文章的内容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点。
三、商务英语和大学英语理论上的不同点比较
(一) 语言学界对学习语言主要的目的有两种认识:
1) 表达思想,从历年来的四六级作文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用英语来表达个人的思想(The primary function of a language is expression of thoughts)。
2) 用于交流,从BEC(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侧重于进行国际商务交流,跨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交流障碍(The primary function of a language is communication)。
(二)两者相比较的结论: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着重的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词汇、语法和句子的分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从而使用英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英语学习附带性的产物。
对学生成绩好坏的评判主要取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而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这个工具从事相关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英语这个工具来学习相关的商务知识,使用英语进行相关的商务活动则成为主要教学目标。
而传统的对词汇和语法的分析则处于从属地位。
(三)二者之间差异产生的理论基础
1)著名的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语言应该毫无疑问地被用于交际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认为“语言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这一传统的观念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在对待英语教学上,侧重于英语本身知识能力的培养和侧重于通过英语学习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的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一直存在。
2)继Chomsky之后,Leech对“语言的形式化模型(linguistic formalism)和“语言的功能性模型(linguistic functionalism)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学习语言不同的目的。
下面为两种不同对比的表格:
四、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段英语文章的节选,我想就从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教学的侧重点这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Unfortunately cooperative style negotiations without a trace of competition are rare. In most negotiating situations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gained or lost. There can be a danger in adopting a cooperative mode,as unscrupulous people may take advantage of cooperative people.”
1)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读完这段话后,教师首先会对这段话中的难点词汇进行学习,如对“cooperative,unscrupulous”等词汇的词性分析,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和这些词汇的用法等;然后,教师会对难点句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如第二句话中的“a danger”后为什么要使用动名词形式“adopting&rdquo“as”后面所引导的成分作为前句的原因状语。
2) 商务英语教学侧重点:读完这段话后,教师应通过英语这个工具来分析该段中关于“谈判”方式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在谈判中,既要有所得,也会有所失&rdquo并知道“合作性谈判模式”可能带来的弊端。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侧重点。
大学英语教师强调通过“学习谈判知识”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能力,语言分析是第一位的,“商业谈判”的知识掌握则居于从属地位;而商务英语的教师强调同学应使用英语去阅读文章以便了解相关的商业谈判知识,掌握“商业谈判”是居于首位的,而英语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五、如何改进商务英语教学方式
1) 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侧重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上转为侧重于使用英语去学习相
关的商务知识。
2) 使用案例教学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某一真实商业案例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分析,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位置。
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既锻炼了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他们分析事情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而针对实际情况学习的能力则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3) 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力量。
如每年举办两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就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使这些学生有机会把从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邹美兰.现代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内涵.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N. Chomsky.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3]虞苏美.商务英语精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大专商务英语论文【2】
浅谈商务英语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推广
【摘 要】本文以目前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为背景,从市场需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推广商务英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商务英语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课程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修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然而,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大纲中这一理想目标。
第一,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授传统的普通用途英语为主,使用的教材也多属于普通用途的英语教学用书,较少涉及与实际工作有关的应用性语言,无法满足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交流需求。
第二,绝大多数教材的内容仍停留在关注语言点和西方文化介绍的层面,忽略了思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这一点正是我国大学生所欠缺的。
思辨能力的严重缺乏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在面临实际工作时难以胜任。
第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学生置于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在无形中扭曲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束缚了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让学生在沉闷的课堂气氛中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即使通过了四、六级,一纸证书也无法证明持有者已具备了必要的英语交际能力,而真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rdquo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市场的各种需求,这显然与《课程要求》的宗旨背道而驰,也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备受争议的根本原因。
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城市和国家的发展输送有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各个领域的日益全球化使英语成为各种职业人士的必备交际工具,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英语已成为很多单位的工作语言。
英语应用能力的不足势必会成为阻碍个人和单位发展的绊脚石。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内容和效果难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如何改变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现状,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声誉,让英语真正成为大学毕业生驰骋职场的武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是服务于各种职场活动的工作语言,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具有显著的实际性和应用性。
商务英语的概念涵盖两个层面的意义:①它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一个载体,满足了社会交际的需要;②它包涵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工作方式、处世方法、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等丰富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已逐渐成为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有效工具。
然而,商务英语仅限于在英语专业范围内开设,尚未在非英语专业的本科英语教学中开展和推广。
基于商务英语在职场与商务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及其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有必要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推行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强调语言能力与商务知识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在职场和商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充分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学到对自身发展更有用的东西,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更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