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样本

更新时间:2025-06-12 14:52:00 编辑:www.wenshu999.com

  论文提纲既能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整体内容,也能为作者写作提供依据,帮助写作顺利进行。

  

  篇一:论文提纲

  题目: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资源型城市概念及分类

  1.2.1 资源型城市概念

  1.2.2 资源型城市分类

  1.3 研究目标、框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创新

  1.3.4 研究不足

  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融资相关理论

  2.1 资源型城市转型经典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公共财政理论

  2.1.3 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

  2.1.4 金融发展理论

  2.1.5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简要评论

  3. 我国资源型城市概况及转型面临的问题

  3.1 我国资源型城市概况

  3.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3.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3.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问题

  3.2.1 资源型城市体制机制相对落后

  3.2.2 经济结构失衡缺乏发展后劲

  3.2.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2.4 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缺乏活力

  3.2.5 偏远的区位特点导致吸引外来投资困难

  3.2.6 失业人口较多导致就业压力大

  3.2.7 地方财力不足难以支撑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4.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需求和供给分析

  4.1 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需求分析

  4.1.1 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概况

  4.1.2 阜新“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量预测

  4.1.3 阜新转型资金需求预测结论

  4.2 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供给分析

  4.2.1 财政资金渠道

  4.2.2 信贷资金渠道

  4.2.3 利用外资渠道

  4.2.4 资本市场

  4.2.5 自筹及其他资金渠道

  4.2.6 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供给渠道能力预测

  4.3 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供需缺口及原因

  4.3.1 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供需缺口的统计性描述

  4.3.2 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供需缺口存在的原因分析

  5.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体制现状及阻碍作用

  5.1 融资体制的历史演进

  5.2 融资体制运行效应分析

  5.2.1 融资总量评价

  5.2.2 融资渠道评价

  5.2.3 融资结构评价

  5.2.4 融资效果评价

  5.2.5 融资体制运行效应实证分析

  5.3 融资体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机理

  5.3.1 融资体制为资源型城市提供资金支持

  5.3.2 融资体制可引导资金流向

  5.3.3 融资体制能够保障资金效用发挥

  5.4 现行融资体制对资金筹措的阻碍作用

  5.4.1 融资环境欠佳,导致转型资金供给不足

  5.4.2 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财政资金

  5.4.3 市场缺位,融资主体融资能力差

  5.4.4 管理不当,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

  5.4.5 投资盲目,缺乏前期可行性研究

  5.4.6 融资模式缺乏创新,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跑项目”

  6.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政策借鉴

  6.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政策经验

  6.1.1 德国鲁尔

  6.1.2 法国洛林

  6.1.3 日本九州

  6.1.4 美国休斯顿

  6.2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6.2.1 政府主导,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资金倾斜和政策扶持

  6.2.2 市场运作,实现外商内资同时发展的引资战略

  6.2.3 营造投资环境,为融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空间

  7. 完善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体制的思路及建议

  7.1 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体制完善思路

  7.1.1 融资主体市场化

  7.1.2 融资项目市场化

  7.1.3 融资条件市场化

  7.1.4 融资工具市场化

  7.2 政策建议

  7.2.1 政府积极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

  7.2.2 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保障转型资金的供给

  7.2.3 促进融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篇二:论文提纲

  题目:《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晌因素及提升对研究》

  目录

  摘要

  1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1.2.2国内研究及文献综述

  1.3本研究的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研究方法

  1.4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研究的创新之处

  2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经济效益

  2.1.2畜牧业经济效益

  2.1.3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2.1.4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结构因素的理论分析

  2.2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经济效益理论

  2.2.2投入产出理论

  2.2.3成本收益理论

  2.2.4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3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总体情况分析

  3.1畜牧业成本变化情况分析

  3.1.1畜牧业总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3.1.2畜牧业成本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3.2畜牧业收益变化情况分析

  3.2.1畜牧业产值变化情况分析

  3.2.2畜牧业净利润变化情况分析

  3.3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及特征

  3.3.1成本收益率变化情况

  3.3.2成本收益变化总体特征

  3.4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现状总结

  4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4.1应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畜牧业效益影响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4.1.1灰色关联理论原理

  4.1.2可行性分析

  4.1.3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过程

  4.2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4.3 灰色关联度测算

  4.4灰色关联度结果讨论

  5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旳投入因素分析

  5.1黑龙江省畜牧业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分析

  5.1.1总体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1.2仔畜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1.3饲料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1.4其他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2黑龙江省畜牧业投入的人工费用分析

  5.3本章小结

  6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市场需求因素分析

  6.1黑龙江省畜产品的总体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6.1.1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及趋势分析

  6.1.2黑龙江省城乡畜产品消费总体情况总结

  6.2黑龙江省畜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市场价格水平因素

  6.2.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6.2.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因素

  6.2.4市场发育程度因素

  6.2.5居民收入水平变化因素

  6.2.6人口数量变化因素

  6.3本章小结

  7种养结构对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7.1种养结构对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7.1.1提出优化问题

  7.1.2选择决策变量

  7.1.3确定g标函数

  7.1.4确定约束条件

  7.1.5确定规划模型

  7.1.6结果分析与讨论

  7.2畜牧业内部结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7.3畜牧业经济效益结构的优化分析

  8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先进做法及主要启示

  8.1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先进做法

  8.1.1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8.1.2提升畜牧业规模效益

  8.1.3不断优化畜禽产品结构

  8.1.4发挥现代市场组织功能

  8.2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启示

  9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对策建议

  9.1有效控制投入要素成本

  9.2合理优化种植养殖结构

  9.3妥善配置畜禽内部结构

  9.4适当简化流通环节链条

  9.5积极强化市场体系设置

  9.6不断加强价格调控能力

  9.7有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篇三:论文提纲

  题目:商业银行居民产品研究

  目录

  摘要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概述

  1.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义

  1.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

  1.2.1从产品实质上看,个人理财产品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

  1.2.2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个人理财产品是价格竞争与规模竞争同在的业务品种

  1.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1.3.1根据币种不同,理财产品一般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两大类

  1.3.2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1.3.3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挂钩型及QDⅡ型产品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分析

  2.1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分析

  2.1.1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庞大

  2.1.2预期收益率逐月攀升,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主导

  2.1.3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优势明显

  2.1.4投资者认购人民币理财产品踊跃

  2.1.5挂钩产品频繁新出,信用挂钩和股票挂钩产品尤为突出

  2.1.6中小银行意愿支付的产品收益率高于大型银行

  2.2外汇理财产品分析

  2.2.1外汇理财产品发行量激增

  2.2.2美元理财产品成外汇理财重头戏

  2.2.3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

  2.2.4外汇理财产品类型多样化

  2.2.5挂钩产品发展迅速,股票挂钩产品最为突出

  2.2.6中小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外资银行创新能力最强

  2.3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分析

  2.3.1QDII业务取得实质进展

  2.3.2QDII产品发行总体趋于缓慢

  2.3.3QDII产品各有特色

  3.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商业银行主动营销意识缺乏

  3.2产品目标市场细分不足

  3.3理财产品层次亟待提升

  3.4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