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幼儿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5-03-08 08:57:58 编辑:www.wenshu999.com

  

  幼儿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与对策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

  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

  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

  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

  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

  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rdquo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

  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

  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

  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

  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

  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

  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

  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

  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

  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

  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

  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

  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毕业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

  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

  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

  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

  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

  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经验,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

  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

  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

  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

  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

  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

  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

  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

  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

  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

  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

  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

  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

  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

  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

  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

  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

  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幼儿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

  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

  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

  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设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

  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进行程序设置,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设备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

  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故事、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

  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国画,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

  《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