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

更新时间:2025-03-21 13:24:07 编辑:www.wenshu999.com

  是面临答辩的研究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1】

  周六周日一直参加了硕士论文答辩,共参加了16场。

  对于硕士论文答辩常见问题做一个小总结:

  (1)原创性方面。

  现在我们开展了用软件来评定论文的原创性,看抄袭的比例。

  虽然实施起来有些弊端,但凡事总有一个开始,开始的时候不会任何事情都预料得很周全,以后这种方法估计是大势所趋。

  至于抄袭率在多少以下才可以,估计也是会调整的。

  今年采取的10%的控制线还是挺严格的。

  就初次检查而言,2/3以上的学生都没有通过。

  当然,这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有的同学总结这个软件,改成抄写纸纸教材的方法。

  实际上,也更容易坏事,因为纸质版教材都是基础理论,老师也很熟悉,虽然答辩的时候我们时间仓促,来不及一句一句的看,但多数情况还是能看得出学生的水平的。

  看到抄教材印象就很不好,这次有几个同学抄了不少的教材内容,明显看出来了。

  (2)扣题性方面。

  有些同学喜欢扣一个大帽子,例如 web2.0, 泛在环境,普适计算,网络环境等等,实际上他谈论的东西把这几个字去掉也可以,如果真要谈普适计算,就一定要把握其内核,不能把普通网络环境都支撑的东西拿出来谈。

  (3)直接性方面。

  有些同学喜欢绕弯弯,论文写得像教材。

  要谈论数字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对于数字环境解释一章,对于参考咨询解释一章,然后再结合在一起概论一章。

  这样做没有意义。

  论文写作的对象是评委。

  概念的解释等工作应该在前言或者第一章的某部分展开,除非是特新的概念,一般一节就足够,用几章来解释,最后发现还是别人的结论。

  (4)逻辑性方面。

  虽然文章千差万别,都切忌八股文。

  但一篇学位论文总要解决一点论文,或理论、或实践。

  不能总是概述别人的观点。

  总是调查现状,提出问题,分析结症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总是必要的,这条思路可以隐藏在篇章结构中,但始终是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

  有些论文没有任何指向性,似乎就在说明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

  (5)实践性方面。

  有的文章强调理论性,实践不足,这很正常。

  但有些的文章,或论某技术,或论某制度,就需要一定的实践性。

  提出某个制度很重要,往往搜寻很多证据来表示其重要性,但谁来实施他,如何实施他,实施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是制度的主体、客体、内容、步骤等基本的内容没有,仅仅谈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行,除非这个制度太新太有价值,而没有被他人认识到。

  (6)反向性方面。

  要论述一个事情重要,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要论述一个例子不重要,我们同样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常常一个技术或者一个制度都有两方面,是双刃剑。

  我们在证明其合理性的同时,还要想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去克服它。

  例如有同学论及图书馆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设置问题,除了重要性、必要性之外,要想想这个制度的弊端,这个弊端可以从国外实施这个制度带来的弊端进行考察;对现有制度,例如职称制度的冲击,对人才多样性的影响,有没有新的制度需要同步建构等等。

  反向思考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7)规范性方面。

  脚注、参考文献等一定要规范,再好的论文不好看也得不到好评价,因为不规范也表明了一种态度。

  在职的硕士论文的英文翻译方面规范性比较差,应该保证语句通顺。

  脚注比较多没有关系,说明你参考的文献很多。

  脚注比较多比参考文献多更有说服力。

  我们知道很多人的参考文献都是没有看的,特别是外文,直接从其他的地方抄过来的,但脚注不同,表明你看了的。

  以上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可以供要参加答辩的参考。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和答辩技巧【2】

  一、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

  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 分钟用的答辩报告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这部分只说明标题就行,不要论述内容,因老师已经看过你的论文)。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由于答辩同学太多,现阶段学院还没有开展用PPT,以后,随着规范化,同学们要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简要的提纲,这篇报告书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

  (二)物质准备: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1.硕士论文的底稿。

  2.答辩报告书。

  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4.记录用稿纸。

  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以后要准备PPT以备辅助介绍)。

  5.着衣冠整洁、庄重,男生穿短袖衬衣,最好打领带,女生穿着尽量职业化些的为好。

  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三)调整好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

  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

  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1.论文的真实性。

  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

  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

  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

  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二、硕士论文答辩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三)提问后可在规定教室里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参考相关资料,但必须自己独立完成。

  (四)回答问题时间约30分钟。

  三、如何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1、脱稿汇报 2、突出重点  3、抓住兴趣  4、掌握时间  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

  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

  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

  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

  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我参加的答辩会上大部分同学是用比较小的音量进行陈述,估计只有前两排的人才听得清楚。

  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

  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如重庆大学的许明月教授),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

  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

  我校允许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你可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

  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

  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

  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

  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