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23:20:32 编辑:www.wenshu999.com

  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那么,大学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呢?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几篇,参考一下吧。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

  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

  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

  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

  “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

  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

  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

  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

  行距为“固定行间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

  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

  2.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5.量和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

  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6.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论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二、标题

  1.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宋体小四号),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

  2.正文中第一、二、三级标题末尾不书写任何标点符号

  3.标题的层次

  一、……

  (一)……

  1.……

  (1)……

  ①……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1】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 现象后的处理手段。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 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 理。

  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 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 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 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 。

  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 到的问题。

  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 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 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

  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令患者 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 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 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 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 有的是皮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 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 短,不直,且家长的紧张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 度,引发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

  1.1.3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皮肤松弛,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减退,行为控 制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 痛阈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

  1.1.4 重病患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

  1.1.5缺乏感知的患者 此类患者可能接受了药物麻醉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无 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不能正常地表达身体感受,如出现无意识肢体抽 动等突发状况,很可能导致外渗现象,且病员无法表述机体疼痛,若未及时发现, 会令机体损伤程度变得更大。

  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

  出现一次给药 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当,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尖顺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给药方法不 当,使用发生外渗概率高的钢针,大力推药,忽略病人心理护理造成病人精神紧 张、不合作等现象。

  1.3 理化因素 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 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1.4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药 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化疗药物如 阿霉素、长春新碱;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 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改变血管壁通透性,或是多次施药后令静脉变得更为脆弱,因此将导致输液外渗 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 疾病因素

  1.5.1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 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1.5.2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1.5.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1.5.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 易发生外渗。

  1.5.5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 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

  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血管内药液从针眼外

  1.6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怀疑,或第一次穿刺不成功,都会对护士的心理产生 影响,护士自身就会质疑自己能不能穿刺成功,增强护士的心理素质,也可提高 穿刺成功率。

  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 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对症下药,将护理工作 做的更加扎实。

  2.1 血管损伤 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 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

  通过动物实验 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 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

  2.2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 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

  若处理不 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

  2.3 深度组织损伤 属于少数现象,由于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 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直至形成骨 筋膜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

  2.4 累积损伤 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 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在了解了输液外渗可能导致的机体损伤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预防工作,从源 头上减少外渗现象发生,对于缓解护理人员压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和花费,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1 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 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 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好,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进行简 单说明,不可随意调整滴速,避免大幅度活动等,并请家属帮助照看。

  而对于血 管条件差,长期病史,婴幼儿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 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 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

  3.2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为减少药物化学性刺激,应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

  对于静脉滴注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择较粗的血管;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血液病、肿 瘤等患者,需建立静脉使用计划;使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应避免选择靠近神经、 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

  另外,应避开病变部位的静脉,避免同一 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注意个体差异及不同疾病的血管特点 。

  除此以外,还应该遵从由远到近选择的原则。

  如何正确的选择血管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局部位置解剖十分熟悉,才能确保选择血管时不会出 现纰漏。

  3.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 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 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