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书 > 读后感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3-03 22:36:51 编辑:www.wenshu999.com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读后感作文1500字【1】

  《简爱》读后感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

  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

  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

  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

  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

  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爱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尊心。

  在打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简·爱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

  以往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形象。

  而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拥有的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

  更为可贵的是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

  ""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也正因为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

  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她属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

  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

  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

  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

  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大学生读后感作文1500字【2】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生命中的痛苦是盐,缺少了它,生命就会变的苍白无味”。

  这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痛苦的事情,知识程度不同。

  可能是涉世不深,可能是一直在家人,朋友,老师的呵护,陪伴下,对于“痛苦”这两个字我没有太深的感触。

  然尔,再读完着本书后,真的让我对这两个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位作者所经历的痛,所经历的苦,真的让人都为之心痛。

  好多次,都让我留下了泪水。

  灾难的降临真的是不期尔至,猝不及防。

  着灾难过早而又彻底的毁灭了萦绕在那个六岁小女孩那幼年的平静与温馨。

  年轻英俊且才华横溢的父亲突然得了麻风病,而不久又离开例如人世,接着三岁的妹妹掉近火盆,烧伤极其严重,整整号哭了三个月。

  在父亲刚刚去世后,母亲以前离异的那人又从监狱中出来,开始向这孤儿寡母报复。

  为了逃脱这恶魔的残害,母女几人被迫离家。

  由于经济负担,六岁的孩子被卖做童养媳,尝尽了生活的酸甜哭辣。

  在十四岁时,终于母亲来信。

  说接去新家,然而,并没有过上好日子,等待她的确实更艰辛的生活。

  为了支撑生活,这柔弱的女孩,竟上山砸石头转钱。

  多少次手指被砸的皮开肉绽。

  都说手指连心,那可真是所谓的撕新列肺的痛吧!

  然而,着一切的苦难并没有压跨这个女孩,更是造就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知道留泪是软弱的表现,更是换不来别人的同情与帮助。

  十四岁的她就成了非常厉害的砸石工,转的比别人都多。

  家里的再次变故,使家里负债累累,无奈之下,决定外出大工。

  真实让人佩服,一个实际岁的女孩子只身来到上海。

  可向而知,再这陌生的环境中受的苦

  不次于以前。

  然而,或许正是一次次的经历,使她具备了其他人无法乡比的能力,再加上吃苦的干劲与豁达的胸襟及超于一般人的勇气,是她的生命从此翻转,得以改变。

  从一个外来的打工妹在服装厂做职员。

  受人的歧视与嘲讽。

  但凭着那敬业的精神,抓住一切的机会不断的锻炼自己,一个没有学历,背景的她却成了长里的高级技术人员。

  虽然苦难一直萦绕着她,她却丛未放弃自己的爱好,再苦,再累的时候,一直坚持写作正因为这样,后来竟成了《知音》的编辑。

  这真的让我感到梦想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只要坚持,只要努力,旧可以实现。

  记得作者说过“生活之所以有-滋有味,是因为前面永远是拐角”,她的人生真的是不断出现拐角,拐角所呈现给她的是灾难和挫折。

  但是它所带来的更是挑战和机遇。

  甚至有的拐角带给我们的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好运。

  看来,我们还真的要以一个全心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那些拐角啊!

  真的,看了作者所经历的这些苦难。

  在我的世界里我再也不好意思在用“苦难”着两个字了。

  人不能选择出生的命运,但能选择生存的命运。

  不能选择降临在我们身上的苦难,却可以借着苦难一步步的前进。

  攀向人生的顶峰,却经历生命中所能享受的最美风景。

  苦难,是财富,是金矿,是一所更重要的人生大学。

  我们不必为之恐惧,二要勇敢的接受。

  跨过一条条的苦难之河。

  大学生读后感作文1500字【3】

  《复兴之路》读后感

  上个星期我们专业在教学楼101教室组织播放了《复兴之路》。

  但由于时间原因,未能看完六集,而只观看二集。

  尽管如此,我还是颇有感触。

  就整部影片的印象而言,我觉得《复兴之路》展现了崛起中中华民族的自豪和信心。

  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从影片格调和取材看出。

  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

  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

  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

  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电视政论片可以看出,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所实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线,只有到了共产党这里,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

  人民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

  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

  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阶级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只有真正选择了人民,才会最终被人民所选择。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

  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

  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

  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内涵也必然愈加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它的主要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民族危机时的共赴国难、沙场捐驱,革命斗争中的抛头颅洒热血、为真理献身,和平建设时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等等。

  然而,发展之中总有一脉相承,这就是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

  这也是《复兴之路》所给予人们的启示。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可见,《复兴之路》所证明的正是今天的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而且必须作出正确回答和正确选择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这与党的所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正好吻合,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同时,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奉献的精神为党为国家努力工作。

  我们相信,在的指引下,我们国家的强势崛起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