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公文 > 方案

开学班会ppt课件

更新时间:2023-10-29 01:51:12 编辑:www.wenshu999.com

  

  ;新生主题班会:走进中学校园

  从小学升入初中相对于小学六年来说,真是个不小的转折点,也是我们迈上人生的又一大台阶,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是中学生了。但是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也说明我们将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了,只有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这些困难及挑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它们战胜它们,那么我们就能尽快的缩短这个适应期,成功地适应起中学的生活,更加快乐的成长!

  一、心理变化

  1、自身角色的改变

  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涯,同学们终于跨进了期待已久的中学,心里都会挺激动的,积极性也会挺高的,因为终于脱离了“小”字,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中学大门,却又发现许许多多的现象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在小学时,我们是“老大&rdquo通行无阻;而此刻在中学,自己则又是最小的那个“老小”了,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感觉也都是被动的。

  还有我们几乎所有同学以前在小学时都是极其优秀的,被老师重视,同学们钦佩,常常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可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rdquo到了中学新的环境里,一些曾经在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

  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信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

  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

  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

  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5、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我们小学时,我们的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东南西北各个学校的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要重新选择朋友了。但是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朋友。

  所以,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以及关系的重新确立,对我们初一的同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

  但是进入中学的这个开始阶段,难免有些同学是心里虽然向往着友谊,却又与这新的一切保持着一段距离,因为他还没能像以前那样投入到班级和同学中,有的同学甚至自我封闭,成为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还沉浸在小学难忘的印象和旧日的记忆里呢,这样与同学的交往就会觉得拘谨、羞怯和手足无措了,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

  而还有的同学则是在新学校里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看作是一个“角斗”和“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

  6、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小学时,我们同学还保持着儿童期儿童对父母的态度,依然是依赖于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但是到了中学,由于我们初中生身体的逐步成熟,心理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自尊心越来越强,表现欲望也迅速增强,尤其是独立意向、成人感迅速增强,越来越渴望师长的关心和理解。

  正是由于我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了,眼界也不断地扩大了,我们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了,也向往着可以脱离家庭,成为自立的大人了。

  但是对于我们刚刚升上初中的同学来说,又只属于“半儿童”、“半成人”的不成熟心理,所以往往认为只有摆脱了对父母的依附,才能真正成为大人,所以上中学可以住校了,对一部分同学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情,甚至周末都不想回家了。

  尤其是不太想多听父母的叮嘱,不太想父母事事包办,并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的倾向越来越强。所以上了中学,我们不少同学会发现和家长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太想父母管自己,尤其有些心理话,不太愿意向父母说出来了。

  二、调适心理,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1、调整心态,做好角色转换,重新定位。

  刚才我们谈了进入中学将面临着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其实这也是我们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认识到这些心理的变化或者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压力,它们的存在都是正常的、不可怕的,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次我们要尽快实现角色上的转换。一迈进中学的门槛,我们初一新生的第一感觉会是:啊,我是大人了!希望自己被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长当作大人来看待,有很强的“成人感”了。

  从上中学第一天起,我们虽然年龄不大,在学校里是属于“小”字辈的,但我们的“身份”却和一个多月前不同了,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在这个校园里你就是新主人了。所以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转化角色,以便在新的环境里,以更新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更快更努力地去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任性和卤莽了,也不能消极被动的等着一切来适应你而是需要你主动地去适应一切了。另外就是要给自己重新定位,学会接受现实。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同学上中学后特别不高兴,容易自卑,还有恋家,对父母有特别的依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状况认识不足,用以前的心态来对待现在的生活。但不少同学在实验中学发现曾经的优势不再突出,甚至是和他人比较,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了,那么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的状况。

  我们所说的接受现实,不是说要我们同学们消极地认为自己是不行的,自己完了,而是通过和同学们的比较,发现自己的差距,尽量地弥补。那样即使不象以往那么引人注目,也可以做到自己问心无愧了。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并非是我们的能力变差了,而是我们的环境改变了,我们周围比较的对象改变了。

  所以我们进入中学后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在的自己,过分骄傲自大或者自卑自怜都是没有必要的,毕竟上了中学,现在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我们不再看过去的成绩过去的辉煌了,而是要看从现在开始你做得如何你表现如何了。

  2、熟悉环境,主动交往,协调人际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陌生的集体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压力,而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感到孤立无援。一方面,我们进入中学,跨入新的校园,看到的景物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园、校舍,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

  另一方面,来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伴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新的集体、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我们同学往往也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群体&rdquo要重新来建立起自己新的人际关系网,但一时又不知道要怎样去和同学相处打交道,这些也容易使我们的同学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有的同学更加怀念母校、思念亲人,这样更使自己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其实这些心理的出现也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慌张,但如果一直任其发展,长久如此置之不理则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更不利于我们在新环境中的成长和进步。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尽快熟悉起环境,并主动和老师同学们交往搞好关系,真诚待人。

  3、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进入中学,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都要从零开始,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先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

  。因为我们已经由依赖性的家庭生活,突然转变成独立性的集体生活了,而我们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是独生子女,以前没有适量的生活磨练,更是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更是有父母的过分呵护、照顾,早已形成了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极强的依赖性。

  所以第一次离开父母,面对这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时,我们很多同学往往感到孤立无助,碰到一些小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紧张焦虑或者是伤心难过掉泪想家,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分离焦虑&rdquo任何对父母或对原先熟悉环境依赖性较大的人到了新环境中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不去主动出击去适应的话,最后耽误的只有我们自己。

  首先是要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我们新生对于学校的上下课、以及休息时间要非常明确(这几天则是要明确起床训练时间等),以免由此带来的种种烦恼和惩罚。

  暑假大家在家里睡懒觉习惯了突然到学校要六点多的这么早起来,很多同学开始会不适应,如果担心自己有睡懒觉爬不起床的同学,则要特别拜托家人起来时再叫自己或拉自己一把,而担心自己动作较慢时间不够用的同学,一方面要学会提高做事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个小闹钟提前几分钟起来。

  再者要学会自我管理,积累“理财”经验。我们初一新生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挺多的。

  如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钱怎样花,都需要自己操心。一般而言我们同学注意不要带贵重的物品到学校来,尤其是什么mp3,mp4及手机摄象机等,因为学校这么大,人这么多东西毕竟不比放在家里保险,而如果是自己必需的非要带到学校来的东西,也要注意保管好,千万别桌上到处乱放,更不要随便告诉他人你从家里带来了什么。

  还有我们要自己独立安排,及计划如何用钱如何进行消费了。要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

  有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周或每个月的“消费计划&rdquo使之切实可行。学会了理财可是我们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哦。

  4、掌握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前面我们提过,初中开设的科目比小学多了,难度和深度也比小学进了一层,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老师也有很大差别,而对我们同学的要求也提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同学要有新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如果还是死记硬背的话,就很难收到较好的学习效益。另外,初中比小学增加了自习时间,要求我们同学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所以要更快的适应初中的学习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早读、晚修、自习课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还有固定的学习地点以及能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精神。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总结、积极与同学讨论等。

  由于时间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到下一次时我们有老师再做具体指导。

  总之,中学的生活是新鲜、生动而又丰富多采的。同时中学的生活又是紧张、枯燥而又整齐划一的。

  只有我们努力地调适自己的.身心,理智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体会学校的可爱,明白学业的重要性,锻炼自己的能力以及培养起好的习惯来,才能缩短“不适应期&rdquo更好地完成初一的“过渡期&rdquo为三年初中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我祝愿我们初一(3)班的全体同学能在我们牛角寨中学快乐成长,勇创佳绩!

  :班主任新学期第一次班会内容

  引言:

  今天我把想给大家讲几个假期中在网上看到的小故事。并且我还可能要给你们一些忠告,这些忠告被许多人证明行之有效,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你有心,请记住这些故事,这也是写作文的绝佳材料。

  第一个故事:父子赶牛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习惯?说不完,但面临毕业,我想总有一些是最重要的,我要再讲几个小故事:

  第二个故事: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

  第三个故事:热爱生活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当然,要将这种泼冷水与真正的建议分开来。第二,要始终像那个孩子一样褒有热情,对人的热情、对事情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

  人的热情如果被浇熄了,真是很可惜的事。拥有热情,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原本可能做不到的事。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情是,有次卡耐基在美国开年会,有位讲员提醒大家,旅馆房间的门上都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勿打扰&rdquo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天天从家里到办公室,脖子上彷佛也挂了这么一个牌子。

  由于你对一切事物缺乏热忱,同事不喜欢跟你合作,顾客也觉得最好离你远一点。你也把这块牌子带回家,小孩不敢跟你玩,太太也小心避开你。你一定想把脖子上的牌子拿掉吧?请用热情来面对这个世界!

  第四个故事:帮助别人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一位信佛的老人告诉我,人好比一只空杯,里面的水满了,你得施一半给人家,待杯子里又满了,再施一半给人家。只有不断进、不断出,你这个杯子才会有价值,你这里的水才会是活水。

  如果只进不出,你那只杯子也就再也装不进了。当你得到一杯水的时候,你别忘记,其中的一半是奉献。假如你不愿奉献,你就再也得不到了。

  第五个故事:要有平常心

  某市一位女中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有人说,这姑娘将来一定能成为女强人。

  孩子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我们的女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我们并不期望她成为‘人上人&rsquo只要她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正正派派,自食其力地生活,做个普通人就很好。”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美国前总统的母亲对她两个儿子的评价。当年,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杜鲁门的母亲对待孩子的“成才观”值得深思。如果说做总统是“人上人&rdquo那么挖土豆自然就是“人中人”了。前者可以理解为出类拔萃之人,后者则为平淡普通之辈。

  两者虽然有才能与“档次”上的区别,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人生来是平等的,不管是“人上人”还是“人中人&rdquo在人格上没有高低贵*之分。“人上人”固然可敬,“人中人”也同样值得赞赏。

  一个人倘若不能成为“人上人&rdquo也就大可不必为自己是“人中人”而自寻烦恼。因此,杜鲁门的母亲与北京市那位女中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评价,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学习。

  遗憾的是,时下有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没有一个正确的期望与评价。他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之心迫切,不顾子女的先天素质和能力水平,一味要求孩子考名牌、成大器、做大官,一旦未能如愿以偿,便极度悲观懊恼,跌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

  更有甚者,由于施加巨大的精神压力,把孩子逼得神经失常,摧残了其身心健康,乃至走上自杀绝路。如此这般,最终不但没成为“人上人&rdquo连“人中人”也不是了,你说可悲不?

  当然,我们还是提倡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鼓励子女积极上进,对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欲做“人上人&rdquo须先有“平常心”。

  力争上游、奋勇争先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为前提的,也只有这样,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便能够泰然处之,不会陷于欲速不达的窘境。

  现在让我们小结一下:

  第一,要养成好的习惯。

  第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包括自己的父母,你才是你的救世主。

  第三,要热情地自信地面对生活,远离经常给你泼冷水的人,但真正意义上的批评除外。

  第四,要努力地去帮助别人,特别是要懂得与别人分享你的知识。放弃为取胜不惜一切代价的破坏性竞争,追求让大家都获益的双蠃策略。你们的老师一直都这么做的。

  第五,面对毕业,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更有利于发挥。

  除了这些以外,我还想强调两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第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确定优先完成的事项,这不仅涉及到对时间的管理,还要求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每周记着花一点时间认真考虑一下这些事情。

  第二,花时间自我更新特别是在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多与自己的朋友或者信任的教师交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困惑,这对你很有好处。另外写作也是渲泄的方式之一。

  第三,帮家人干点活,对父母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