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韩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24 17:23:53 编辑:www.wenshu999.com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文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韩流文化论文【1】

  “韩流”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内容摘要:“韩流”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某一方面,同时,也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韩流”在成功抢占中国文化市场的同时,其发展模式或策略对于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值得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韩流” 文化产业 大众文化

  “韩流”在中国的影响说明,社会中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发展的背景,必然与其发展的社会化相一致。

  文化必须反映时代和适应时代,同时,文化又必须引导时代。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大众文化按照自己发展的逻辑,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而孤立发展,它必须在国际文化舞台展示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

  并吸收国外大众文化的优秀成分以发展壮大自己。”①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应以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主体,并吸收一切外来有益文化,进而形成推动整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加强管理与扶植,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由韩国政府文化产业政策主导的“韩流”现象,不仅创造了韩国文化产业在他国或地区发展的文化艺术环境,同时也成就了韩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因素。

  “韩流”作为对外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折射出韩国政府对本国文化推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韩国政府不仅加强政策扶植,推行一系列有益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计划,而且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思想。

  无论是从韩国流行音乐还是影视等行业对外文化输出的效果来看,韩国政府主导的“韩流”现象给本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韩流”形成较为强大的异国区域的文化圈。

  不论是韩国流行音乐还是韩国影视作品、韩国服饰、网络游戏等,都能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就着人们的追求和梦想。

  众所周知,没有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民族文化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传播我们的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家真正发达起来。

  正如学者肖长波所说:“文化产业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先锋。”②

  二、充分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中国文化精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何看待“韩流”及其外来文化的输入以及自身文化的发展,必然引起中国文化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韩流’风在中国究竟能刮多久并不重要,其意义在于让中国人对韩国人、韩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韩剧风靡大陆的时候,韩国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也一起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并与中国人产生了共鸣。

  它说明了中国和韩国的文化是可以相融的,既然有了互相的向往,就不要放弃这个交流的机会。”③从流行音乐及影视创作等领域来说,如何使其在占领中国文化市场以及展现自身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构建中国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韩流”现象在中国的发展背景看,我们不得不回到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回头看一下“韩流”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尤其在音乐、影视中的表现,也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基础上构建的韩国民众的礼仪范畴。

  当对“韩流”文化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考察之后,取而代之的也将是中国的品牌文化和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尤其在非物质文化层面,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④。

  可见,我们应不断增进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传统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流不息。

  三、辩证对待外来流行音乐文化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乃是建立在韩国文化产业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之上。

  政府主导“韩流”对外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体现了韩国政府的支持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行为适应韩国文化发展战略以及韩国国情。

  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说,韩国所推行的文化产业政策也不是尽善尽美,同样带着种种复杂多变的文化形态的隐患。

  所以,这也就要求作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必然是在当代艺术发展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必将适应于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生存发展机遇和模式。

  不能盲目地、过分地追求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形态。

  中国流行音乐向多元化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导致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悄然变化,这应是我们要警醒的。

  “音乐的属性是多方面的,根据不同的场景,有时是审美的,有时却是象征的。

  这是音乐活动的特性,一方面人们把这种审美性质或象征性质赋予音乐;另一方面,人们又用音乐的审美性质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和思想。”⑤当然,中国流行音乐有一种特有的民族特色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民族多样化的因素也促使中国流行音乐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

  韩红的歌曲《家乡》有雪域高原的粗犷、空灵,把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周滟泓的《再见茉莉花》,有江南水乡的柔美、轻盈。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说,中国流行音乐所承载着民族艺术的新鲜元素,也逐渐在世界的流行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不争的事实。

  也正如罗素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⑥这句话无疑告诉我们,不仅仅是“韩流”在我国乃至于世界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文化力量的较量,与此同时,中外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文化交流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辩证对待包括韩国流行音乐在内的外来文化。

  四、加强中国传媒事业发展,促进文化对外输出

  “韩流”之所以在中国、日本以及亚洲广泛流行,不仅体现在韩国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水平上,尤其体现了韩国政府重视产业在科技水平基础上的传播策略。

  韩国是一个高新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在电脑和因特网的发展方面,这些积极因素的存在给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快捷而质优价廉的宣传平台和传播渠道。

  目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影视以及乐坛带来了巨大冲击,流行音乐及文化产业与网络的结合,带来了一场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比如,文化产业借助于网站的开发,建立专业性网站等。

  不仅是一些歌手、乐队的成名得益于网络的应用与传播途径,更有一些网络歌曲在网络的传播中风靡流行,如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大学自习课堂》等。

  一些歌曲还被制作成Flash动画,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诚然,“韩流”的传播无疑印证了科技的发展、电视的普及、电脑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

  所以,加强中国传播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没有文化的传播、文化变迁和文化冲突,人类文化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也不可能有现在世界就是地球村的这种感受或概念。”⑦

  五、倡导健康的大众文化消费,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理性选择

  “韩流”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受众群体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的改变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选择,尤其在青少年文化需求多样性的发展形态中表现更为突出和尖锐。

  “韩流”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流行元素为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认同和追求,同时也体现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青少年一些超前思想和生存理念的构筑。

  作为受众群体中的青少年来说,在物质富裕、生活进步的基础上,过分地追随“韩流&rdquo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在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自我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同状态的异样表达。

  “韩流”受到青少年群体热捧,一方面表现在社会文化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韩流”文化现象迎合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

  同样,从“韩流”现象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待“韩流”所表达的内容上来看,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也是基于广大青少年对价值观多元化现实的一种认识。

  可见,恰当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理性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注:本文所属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韩流”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009FYS009。)

  注释:

  ①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3.

  ②肖长波.从好莱坞现象和韩流谈中国的文化产业[J].天府新论,2006(2):180.

  ③董萃.文化的冲突与认同“韩流”背后的跨文化意蕴[J].艺术广角,2006(3):32.

  ④王晓坤.豫北庙会音乐祭礼以新乡城隍庙会音乐为例[J].音乐研究,2009(6):93.

  ⑤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59.

  ⑥罗素.中西文化比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35.

  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69.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张秉珏,陆明华,任建新.目击韩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金兆均.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6]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8]陈小奇,陈志红.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8.

  朝鲜语本科毕业论文【2】

  韩国语与朝鲜语的区别

  在讨论韩国语与朝鲜语的区别问题之前,我们应首先简单了解一下朝鲜半岛的民族、历史、文化、文字、语言、方言等问题。

  朝鲜半岛(韩国称韩半岛)历来是由单一民族即朝鲜族(韩国称韩民族)组成的,现今之所以出现朝鲜语、韩国语之分,是因为由单一民族组成的朝鲜半岛上因历史问题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政权,

  即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分别以首尔话、平壤话为自己的官方标准语言,故在第三国度看来,这只是朝鲜半岛同一民族的方言之别,整个朝鲜民族是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没有本质区别。

  而经历了60余载的对立与分裂之后的今天,在两个政权的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影响下,导致原本同一的语言在方言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微妙的区别。

  在字母方面,李氏朝鲜时期世宗大王于1644年颁布的[训民正音]为朝鲜半岛现用文字的始祖,无论是朝鲜语还是韩国语,是没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