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大学本科论文格式

更新时间:2024-04-24 01:45:31 编辑:www.wenshu999.com

  如何写,大家要注意一下哦,以下的范文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1】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1规范我省电大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1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1页,均需设置。

  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1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4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1格式要求。

  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1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2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1般不宜超过30字。

  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3号黑体)

  学 号:(××××××××3号黑体)

  指导教师:(××××××××3号黑体)

  专业:(××××××××3号黑体)

  年 级:(××××××××3号黑体)

  学 校:(××××××××3号黑体)

  4.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3人称陈述。

  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2次文献采用。

  摘要1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1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中文摘要1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语法化研究【2】

  摘 要:本文为语法化研究综述,分别从语法化、研究现状、语法化原因和条件、原则和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目前语法化研究相关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日后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语法化;原因条件;原则机制

  “语法化”指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即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也就是传统语言学中的“实词虚化”。

  但“语法化”与“虚化”是两个不同概念。

  虚化指词义由实到虚的演变过程,包括词义的抽象化、泛化以致变成只表语法意义的虚词。

  比如“看”,由最初的表示视觉动作的瞻视泛化为各种感官测试的动作(尝尝看)。

  语法化更侧重于语法范畴、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如“把、将”等由动词变为虚词,语法化为处置式的标记。

  可以说,虚化是过程,语法化是结果。

  “语法化”的范围应比“虚化”广,层次也比“虚化”高。

  我国系统的语法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沈家煊先生和孙朝奋先生的两篇语法化研究综述文献的发表引起语法学界关注。

  近十几年来,语法化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词汇或结构式的历时语法研究,从认知规律来探究语法化原因,重点在于研究实词如何虚化为语法成分。

  另一条是基于话语或语用的语法化研究,即从语用和信息交流规律考察章法成分如何转化为句法成分和构词成分。

  目前,在语法化研究中,沈家煊、解惠全、刘坚、江蓝生、孙锡信,吴福祥、储泽祥、谢晓明等几位先生都具有较高成就。

  一、语法化的原因和条件

  语法化是一个复杂的历时的过程,所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多。

  一般认为,语义的相宜性、合适的句法环境和较高的使用频率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三个必要条件。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一文从句法位置的改变、语义变化、语境影响和重新分析四个方面,对于语法化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探讨。

  总结前人观点,我们认为语法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出现频率较高的句法环境

  词汇的语法化首先是由某一实词句法位置的改变而诱发的。

  当然也不能离开一个最重要的条件:这种句法位置的变动并非偶然,而是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

  汉语的实词多是从动词、形容词虚化来的,动词的句法位置一般是充当“主-谓-宾”结构中的谓语,且谓语动词往往是句子的核心成分,所表示的动作状态也是实在的。

  如果某一动词不是句子的唯一动词,且不是核心成分时,该动词的动词性就会减弱。

  比如在连动式中充当次要成分的动词,该动词若经常充当次要动词,其词义就会慢慢抽象化、虚化,其语法结构也会从谓语的组成部分变成谓语动词的补充或修饰成分,就变成了动补式或偏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