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书 > 观后感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3-12-04 20:24:19 编辑:www.wenshu999.com

  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rdquo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而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1】

  第一次意味着付出

  与多次经历后的轻车熟路相比,第一次总要有漫长的准备、计划、探索,也会其间也会有挫折、失败的经历,而往往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丰富。

  人生的每步路都不会白费,并不是只见到结果才算有所收获,所有的积累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闪闪发光!

  实话说,这期最令我感动的当属86版《西游记》的全部音乐曲作者许镜清老人。

  每次听《西游记》的开场音乐都使人激动万分,那首百听不厌的《敢问路在何方》也是出自许老之手。

  说到创作,他最难忘的经历便是一次坐在公交车上,心中念念有词,突然灵感一现,“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的曲调浮现在脑海。

  他怕转眼忘记,便从口袋里掏出烟盒,跟路过的小学生借了笔,在电线杆上把这段音乐记录下来,成就了传颂几十年的不朽经典。

  看似神来之笔,其实是多少年积累的厚积薄发。

  从1983年到1987年一直沉浸于《西游记》音乐的制作中,吃饭、走路甚至睡觉,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件事。

  有句话是说当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这份精诚所至,不仅能使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使自身的小宇宙引爆,迸发出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2】

  每个人在生命的途中

  总会遇到很多的第一次

  会让人永生铭记

  就像第一次“卿”听《朗读者》

  第一次遇见《朗读者》

  才知文字与人生有如此多的巧合

  一颗钻石的形成要经过数不清的次数不断地打磨,一个人的成长也要经过不断地磨练,这过程中我们要经历很多的第一次!当你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你就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奇妙之旅,你第一次大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开始求学之旅,第一次工作,第一次喝酒,第一次抽烟,第一次打架,第一次通宵玩耍,还有和第一次和异性牵手,接吻,那么多的第一次,充满诱惑和挑战!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但我们不可为这第一次大费周章,而是把它静静地放在脑子深处叫记忆的一本书里,时而拿出来翻一翻,然后轻轻地笑······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3】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是一档有思想内涵的节目。

  她引导你去了解一些名人背后的故事。

  第五期的朗读者许镜清老师带给我许许多多感动。

  在这个节目里,我认识并了解到86年版《西游记》所有配乐的作曲家许镜清老师。

  提起86年版《西游记》的每首歌曲,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

  记得早在喜马拉雅听书中就听说,《西游记》的序曲《云宫迅音》非常经典,它的伴奏是将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中西合璧,才有如此了不起的效果。

  《敢问路在何方》更是百听不厌。

  在《朗读者》中,我知道了许镜清老师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不断作曲,至今已经三十年了。

  他说:“我已经有三十年没有看到北京的太阳了。

  ”为什么居住在北京的他会这样说呢?因为他热爱工作,认真负责,沉醉于作曲,经常熬更受夜,通宵达旦地创作。

  这样他总是睡得晚,当然也起得晚。

  作为一位作曲家,也许他觉得只有晚上才有更多灵感,才能静心创作吧!看着他七十四岁就分外憔悴的面容,略显浮肿的眼睛,我总觉得是他太辛苦才这样的。

  百度搜索里就可以看到:

  他是位高产作曲家,迄今已为100多部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曲及音乐。

  他的影视歌曲最大特点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融合。

  《敢问路在何方》和《西游记》里其他的音乐是许镜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在《朗读者》中,我还知道了,仅仅是为《西游记》作曲,他就创作了一百多种音乐,15首插曲。

  《西游记》的曲子可谓是首首经典,传唱至今。

  比如其中有一首《女儿情》就曾经被韩寒用在自己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里。

  至今听起来都是那么优美悦耳,令人思绪万千!

  86年版《西游记》很有名,《西游记》的歌曲很有名,但是许镜清老师籍籍无名。

  说起让人心酸,现在74岁的许老师还住在北京一处简陋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套房里,30年来他一直住在那里。

  想想,现在社会,娱乐圈多少人因为作曲作词成名成家名利双收,他曾经有那么辉煌的成绩,又何曾收获了什么名利呢?

  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能开一场自己的音乐会。

  从86年开始,他就一直心怀这一梦想,可以说,想把《西游记》全部曲目搬上舞台,是他筹备了30年的事情。

  可是,他说:“穷啊!没有钱啊……”无尽的无奈布满他的脸庞,是的,他没有腰缠万贯,他一个贫穷的作曲家,没有足够的钱来圆梦。

  机会来了,社会上开始了众筹的活动。

  他发起众筹,经过四年的筹备,到处拉赞助,四处碰壁,终于在自己70岁那年,历时30年的等待和期望,实现了这个心愿。

  作为那天音乐会的主角,他说:“当时,我不敢坐在观众席,担心台下冷冷清清,掌声稀稀拉拉,又怕场面太热烈,我太激动。

  所以我躲在空无一人的化妆间里,心里忐忑不安……”直到演出最后,舞台上有人告诉他:“这场音乐会非常成功,大家都非常感动”。

  许老师眼含热泪,他说:“那时,我就想哭……”

  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几乎能想象许镜清老师那天在化妆室泪眼婆娑,老泪纵横的样子。

  跨越三十年,等待三十年,期望三十年,辗转三十年,才能将自己的作品推上璀璨的舞台,传递曲子的美好,到达自己梦想的彼岸!就像他所说:“每段音乐都像我自己生的孩子。

  ”终于他看到令他骄傲和自豪的“孩子”得到认可的这一天。

  我看到这儿,也为许老师的圆梦而骄傲,而欣喜!就是许镜清老师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这样一位为了中国音乐事业呕心沥血大半辈子的老前辈,这样一位一直无私奉献的艺术家,他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坚持不懈,不断奋斗,他抱着对音乐的无限热忱,为着艺术献身。

  他那无比崇高的精神如星星般熠熠生辉!我由衷地敬佩他,崇拜他!

  许镜清老师为《朗读者》带来的是巴金先生所写的散文《灯光》。

  我听他深情地朗读,其中有几句令我潸然泪下的句子: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我想,曾经许镜清老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凄风冷雨”的时候,是心中的理想之光给了他风雨兼程,继续向前的勇气吧!而他所作的曲子,如《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这样的经典作品又给了我们这些爱好音乐的孩子“鼓励之光&rdquo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气吧!

  今天我写下这段文字,就是想向许镜清老师这样为艺术献身一辈子,鞠躬尽瘁一辈子的老一辈艺术家致敬!表达我的无限崇敬之情!我也向无数像许老师那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