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访问 m.wenshu999.com
热搜: 心得体会  合同  年终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范文

水生态修复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18 07:32:04 编辑:www.wenshu999.com

  水是生命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生态,一起来看下面的吧

  【1】

  一、大石埠水库水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石埠水库水质状况

  通过收集整理大石埠水库近4a的水质监测资料,并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类别分析,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在近4a的50次水质监测中,Ⅱ类水15次,占评价总测次的30%,Ⅲ类水25次,占评价总测次的50%,Ⅳ类水10次,占评价总测次的20%。

  水库水体一直处于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状态。

  自2009年起,大石埠水库曾连续出现中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频次增加较为明显,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石埠水库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尚好,但是水体的富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了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2)通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大石埠水库存在网栏养殖问题,特别是在入库径流河口地段的网栏养殖。

  由于养殖饵料的投放,造成水库水体的内污染源较重,而这些内污染源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无法通过具体的工程措施进行有效的修复。

  (3)水库上游及周边是桃林镇政府所在地及附近村庄。

  由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使入库支流产生各类污染物,特别是在汛期,这些污染物流入水库库区,对水库的水质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库区上游地带的大量土地被开发成为农田,并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农田的面源污染给水库的水质带来隐患。

  (5)大石埠水库是山地形水库,水库的岸线较长,水库的形状为狭长型,由于水库的防护带有缺失现象,特别是水库靠马陵山地段缺失较

  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以致形成的径流直接入库,从而影响了水库的水体水质。

  (6)大石埠水库在水流力学作用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库岸淘刷现象,有的易造成塌岸,因而影响了水库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

  (7)由于水库上游是马陵山的丘陵地带,大量的灌木和原有的林地被附近的村民开发种植,原有的生态体系被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

  虽然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但是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也对大石埠的生态稳定带来影响。

  二、大石埠水库水生态修复措施

  1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根据大石埠水库的实际情况,从发挥区域生态功能出发,充分利用水陆植物的生态作用,以植物修复、重建和优化调整为重要手段,实行

  水库的上游地带、淹没地带、消落区域和水下区域的有效结合,进行库区生态修复建设。

  通过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物景观等措施,推动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库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兼顾库区的生态效益。

  具体的目标是:减少水库周围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降低入库的污染物数量。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辅助以人工措施和工程措施,使遭到破坏的水库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优质的水源地。

  2大石埠水库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2.1防护带修复

  建设3条防护带,种植乔木、灌木和果树。

  即在水库西10km左右,靠马陵山山体顶部,种植耐干旱和贫瘠的马尾松等,种植长度3km。

  在山体的坡耕地种植苹果、板栗等果树。

  2.2建设隔离带

  利用土地整理开发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在水库周围建设隔离带。

  通过工程措施的配套和乡村河塘的综合整治,以及村容村貌和村庄环境建设,特别是周边村庄生态环境的优化,为水库的生态修复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3建造生态浮床

  采用木棍和钢丝固定一块水面,其中种植芦苇和荻草等。

  每个浮床大约为10m×3m。

  建浮床地点,一是在大石埠水库西岸的小桃林村附近,建造放置10个浮床。

  二是在水库西岸靠彭才村附近水面建造投放10个浮床。

  三是在水库东岸靠关汪村附近建造投放10个生态浮床。

  四是在水库东岸军民翻水站附近建造投放10个生态浮床。

  2.4恢复与扩建湿地

  恢复原黑龙潭水库到大石埠水库的湿地,协调处理历史留下的圈圩,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拟扩建湿地30hm2。

  2.5生态护坡

  利用生态混凝土和生态砖种植芦苇和香蒲等。

  具体的生态护坡地段为,库区上游靠小桃林村两岸约6km,库区西岸靠彭才村约2km,库区东岸靠关汪村及军民翻水站约2km,水库管理所至西石埠村地段和道埝翻水站约5km。

  2.6河道整治

  对大石埠水库的入库河道桃林河进行河道整治工作。

  具体措施为打捞水花生和水葫芦,对河道进行浅表清淤。

  整治河道的长度约3km。

  三、结语

  通过水生态修复措施,可有效减少入库的污染物负荷,进一步改善大石埠水库水体的环境状况,促进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也美化了水库的周边环境。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一、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措施

  1从外源污染出发

  1.1建造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人工将土壤、砂、石、煤渣等基质按一定比例铺垫,植人特定的水生植被,并将底部完全封闭的可处理废水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人工半封闭生态系统,促成良性内部循环的构成。

  另外,这种人工湿地系统还能处理很多种工、农业废水,并且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例如深圳的石岩河人工湿地系统。

  1.2河堤生态系统建设

  河堤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其次它也是人们的娱乐地点和城市风景线。

  河堤的建设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美观、实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和对河道的保护性。

  而所谓河堤生态系统就是将河堤建造成一个利于生物生长的,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河堤系统。

  它不仅改善了水体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1.3生态护坡工程

  生态护坡是一种既能实现河道的护坡,又能促进河道生态平衡的工程技术。

  它分为植物工程复合护坡和植物护坡两种。

  植物工程复合护坡技术有多种形式,例如土木材料固土种植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水泥生态种植基、三维植被网等。

  上海崇明岛瀛东村河道工程中就使用了这种生态护坡技术。

  从效果上来看,河道坡岸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加强,河道的水质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还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使河道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植物护坡则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它主要是利用河岸植被的根系来进行固土,防止河岸水土的流失。

  这种方法既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有美化环境和景观制造的作用。

  2从内源污染出发

  2.1提高水体溶氧度

  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可以向水体中充入大量的空气或氧气,以提高水体的溶氧度,进而修复河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加快河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速度,改善水质后,进一步修复水生态系统。

  2.2利用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减少内源污染负荷

  所谓生态疏浚,就是清除河道底部大量沉积物表层的氮、磷、有机质等富集层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底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率,阻止内源释放而引发的河道水质二次污染。

  我国太湖的五里湖就利用了这一技术,使其底泥中磷的含量大幅下降,进而为水生态修复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3构建水生植物群落

  可以根据河道的水体特征,制造最合适的水生植物群落,来吸收河道中的N、P等营养物质,然后再将植物带离河道,从而将河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带走。

  这种方法易于实行和维持。

  另外,合适的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二、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在我国有2/3的城市面临着缺水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

  所以,解决河道污染,塑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而人工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所以,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自古人类就喜欢临水而栖,水文化更是体现了人和水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将水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倡导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从某种方面来讲,城市河道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小的作用。

  注重保护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将生物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既满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观的要求,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

  三、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水生态修复需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使已遭到城市废水污染的河道生态系统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城市河道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更影响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